关灯
护眼
    王崇古带着他的雄心壮志上任,石茂华见尘埃落定,才去拜访晏鹤年。

    遥想当年,石茂华做扬州知府,晏鹤年只是一个老童生。

    但官场就是这样,谁先起步不是重点,甚至谁先站到高处都不是重点,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不是你看高拱和徐阶。

    “芝仙,弹劾我的人说我能力不足,我真是无可辩驳。”石茂华苦笑。

    跟老朋友,他可以推心置腹说自己的委屈。

    别的事情还能分辨个输赢,能力这种事,你让我怎么量化。

    晏鹤年淡淡笑道:“谁也不会是最强的,何须辩驳?”

    说句心里话,论军事上的功劳,王崇古确实比石茂华强。

    见石茂华还是不服气,晏鹤年郑重地说:“作为朋友,我才跟你说,陛下既然挽留你,就不必再次提致仕。”

    皇上给你台阶,你就顺着下。

    石茂华为官多年,这些道理还是懂的,只是想到日后面对王崇古有些尴尬。

    沉默片刻,他说:“倭国的内战还未停歇?我去做倭国总督如何?”

    “做倭国总督?这不是什么好差事。”晏鹤年客观地说。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倭国就成了肉鸡,被大明不断割肉。

    各地大名想要“救国”,互相征伐得更厉害……大明控制住大局面,其余听之任之,让倭奴自我消耗,何乐而不为?

    石茂华说:“昔日我第一次外任,就是扬州知府。遇到倭寇来犯,我亲自上城墙督战,斩首数百级。那时候我不怕,难道现在年老就害怕?我去送织田信长一程!”

    倭国现在最强大的势力,不算大明代言人安世,就是织田信长。

    石茂华很想亲自送织田信长上路!

    让王崇古赢一次,他要在另一个战场赢回来!

    “好!你要去会织田信长,我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晏鹤年高兴地向石茂华举杯。

    御史说石茂华能力不足,那是跟王崇古比。

    石茂华年轻的时候,仇鸾出兵征讨蒙古人,就是由石茂华负责军饷。

    在备战和军饷调拨方面,石茂华有精准的眼光。

    石茂华得到晏鹤年认可更有信心,主动上奏折请求调任。

    皇帝看到奏折,向朱翊钧笑道:“你看,这样处理不就圆满了吗?为人君者,遇到任何事,都不可以冲动,更不可意气用事。”

    如果是历史上的1577,王崇古和石茂华都会致仕。

    年轻的万历皇帝不按套路来。

    请求致仕?摆烂威胁朕?

    准奏!钦此!

    朱翊钧摸了摸鼻子,莫名地觉得挨骂了,尽管他现在什么都没做。

    ……

    遥远的南洋,晏珣从一艘船走到另一艘船,查看船舱的货物、装备的火炮,也看船工水手住的小舱房、士兵住的大通舱。

    南洋炎热的气候、往来奔波的艰苦生活,让这些远离家乡的人吃尽了苦头。

    晏珣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吃饱吃好,补给耐放的水果蔬菜、让随行的医士大锅熬药。

    “我们就要回家了!大伙儿打起精神、克服困难,带着我们丰厚的收获,给皇上、给家里的父母妻儿!”

    士兵们摸摸自己鼓鼓的行囊,精神一震,跟炎炎夏日喝了凉绿豆汤一样畅快。

    晏珣又去见留守的将士:“马六甲的重要性,我不必再多说。在这里建立基地,可以支援其他地方,也为远航到更远的地方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