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晏珣对外面的好大儿不是很感兴趣,他自己有儿女。

    在南洋感受不到冬天的到来,京城却很明显。

    前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的整顿驿传,在孔尚贤和侯东莱的代表下强势推行。

    但众所周知,过年期间,许多京中高官都会派人回乡,也包括内阁诸位首辅。

    首辅的家人、仆从会不会遵守规定?

    真是令人期待啊!

    进入腊月,朝廷要给京官发俸禄和节礼,这件热闹事暂时掩盖种种纷争。

    想一想嘉靖年间的苦日子,京官大雪天来户部排队,却连俸禄都领不到,如今还有额外的节礼,简直是皇恩浩荡。

    工部几个小官凑在一起议论:

    “今年有下南洋的大事,朝廷花费巨大,不会又发不出俸禄吧?”也有人担忧。

    “若是发不出俸禄,肯定早就放出风声,既然没有说,那就是银子充足。”

    另一人说:“两位晏阁老一力推动下南洋,说是不会亏,你们觉得有可能吗?”

    “弘扬国威这种事,确实无法说亏不亏。但我相信小晏阁老,他是骑黑虎的赵公明。”

    不信科学,还能不信玄学?

    最关键的是,当初打倭国也很多人反对,结果现在从倭国运回来一船船金银,让人彻底闭嘴。

    “我们在这里猜测都是瞎猜,到底怎么样,明年六七月份也知道了。”

    六七月,是南洋商船来大明的传统时节。

    明年来的船到底是哪一国的?装的是什么货物?

    这才是真正令人期待的事。

    俸禄最终足额发放,至于节礼,各部门略有差别。

    翰林院的人发现,他们竟然也额外多了一笔奖金。

    “是负责审核《明报》的奖励?这怎么好意思?实则我们没做多少的事。”有个年轻翰林很诚实。

    另一个年纪大的说:“谁说我们没做多少的事?现在外头都知道《明报》是由翰林院审核的,我们担了这个名头。”

    说到这里,众人叹气。

    之前骂衍圣公孔尚贤的文章,九成九的翰林都反对刊登,结果胳膊扭不过大腿,被太子殿下压着同意。

    可外界不知道啊!

    衍圣公带着一群拥趸到翰林院来打擂台。

    事已至此,为了维持翰林的体面,他们只好撸起袖子对喷。

    “反正这钱我收得心安理得!”

    “连衍圣公都得罪了,不得收点钱压压惊吗?”

    “话又说回来,原来办报真的有利益!能够发奖励,就是已经实现盈利了吧?”

    这么一来,翰林们都想着,明年怎么帮着李贽把《明报》办得更好!

    皇帝派出宦官到朝中各位大臣府上赐年礼。

    宝钞、丝绸、活鱼……吃的穿的都有。

    最重要的是……“特赐内阁各大学士每人五十两白银!”太监大声说宣布。

    左邻右舍过来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

    皇帝竟然如此大方!

    内阁现有五位大学士,每人五十两白银总共就是二百五!

    “是二百五!我没算错吧?”一个老汉掰着手指头说。

    “您没算错,就是二百五!真是皇恩浩荡啊!”

    晏家众人出来接年礼,也齐声感谢皇恩浩荡。

    要知道在大明朝,一个尚书的年俸禄,如果不算实物,四舍五入也就一百多两。

    一次性赏赐五十两,这是极高的荣誉。

    去年高拱办大寿,皇帝赏赐的白银也是五十两。

    太监笑着说:“小晏阁老不在家,皇上特别赐了一份宫中内造点心,给两位小少爷、姑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