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切尘埃落定。

    胡宗宪被拉出来溜了一圈,又回归原来的位置。

    连幕僚们都替他不平:“高大人这么一搞,好像我们大人想争这个内阁大学士!”

    在他们眼中,很多内阁大学士,都是从翰林、经筵日讲官、国子监……这么一路走来,擅长修史写文章、做科举考官,既没有管兵也没有牧民。

    他们还不屑呢!

    ……绝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胡宗宪笑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这一生,留待青史评说。”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处境都比当初头上悬着刀好多了。

    “给晏珣送一份贺礼,他跟我是至交好友。”胡宗宪吩咐。

    “是。”徐渭领命,亲自去安排这件事。

    他的儿子变成了“晏枚”,给晏家送礼就是给自家人送礼,没有便宜外人。

    在朝廷很多人看来,晏珣入阁属于顺理成章。

    其实若非他爹晏鹤年已经入阁,晏珣还可以更早一些成为大学士。

    他是按部就班,修过史书、担任过国子监司业、巡海御史,又主持过科举会试,把大学士该走的路,顺着走了一遍。

    现在是晏珣入阁,而不是胡宗宪或张四维,让一众翰林们齐齐松了一口气。

    开了督抚入阁的口子,他们的竞争对手就太强大了!

    大家既然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还是不要挤在一起卷吧?

    不过,今后称呼上就要区分“老晏阁老”和“小晏阁老”。

    晏珣虽然不小了,但谁让他爹也在内阁呢?只好在前面加一个“小”字。

    ……

    晏珣接到圣旨后,进宫拜谢天子。

    皇帝和煦笑道:“朕也没想到,顺理成章的事还能起波折。幸好最后是你入阁,否则巡视南洋的事又得另作安排。”

    “就算没有入阁,臣也会想办法混进巡视南洋的队伍中。”晏珣一本正经地说。

    “哈哈……你是跟红毛番过不去。”皇帝了然。

    晏珣似乎比朝中其他人更厌恶盘踞在南洋的红毛番,总说这些洋鬼子狼子野心。

    “你接下来就要下松江府,择日安排启航。下松江府的途中,朕允许你回乡休息几日。”皇帝贴心地说。

    晏珣下南洋,必定会面对许多惊涛骇浪,该回乡烧几柱香,让祖宗保佑。

    “谢陛下。”晏珣喜出望外,“实不相瞒,我的族兄弟们正说着要回乡祭祖,供奉大猪头感谢列祖列宗。”

    晏家列祖列宗太不容易了,想必在那边没少巴结朱家先帝们。

    “他们是想衣锦还乡,炫耀一下吧?”皇帝笑着打趣。

    因为儿子常去晏家,皇帝对常欢、阿豹和晏秋生也很了解。

    “皇上明察秋毫。其实不仅是他们,连我也想回去炫耀一下。”晏珣诚实地说。

    皇帝笑得更开心。

    晏珣能拿出来炫耀的荣誉,说到底是皇帝给的!即便是晏珣自己的能力,也是皇帝给他展示的机会!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

    冯保找了一个机会见张居正。

    “太岳兄,许久不见。”

    一个称呼,就知道冯保跟张居正的交情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