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三百名上榜士子确定,开始拆卷头填榜。

    考官都是耳聪目明之人,很快发现晏珣搜遗卷取中的考生。

    咦?

    不是张敬修,而是没什么名气的马洛。

    巧的是,这个马洛是扬州人,晏珣的同乡。

    有点意思。

    众人看晏珣的目光有些微妙。

    晏珣恍然,难怪马洛的文风似曾相识、内容很合心意,这位同乡可能去过汪氏族学读书!

    沈一贯的心思不在无名小卒身上。

    他迅速扫一遍榜单,发现了张敬修……是吕调阳搜遗卷搜出来的!

    再一看,会元孙鑛,又是晏珣认识的人。

    沈一贯垂眸,他黜落张敬修的事虽然显得徒劳无功,还是可以悄悄传扬一二。

    和晏珣、吕调阳徇私相比,他是正直无私。

    晏珣和吕调阳都要倒霉。

    ……(若历史的进程没有变化,沈一贯因不肯依附张居正而闻名朝野,后来成为浙党的领袖人物。史书评价他“蒙上钳下、排斥异己”、“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

    晏珣察觉到众人的目光,保持淡定。

    要弹劾就弹劾,当面鼓对面锣对喷,谁怕谁啊?

    吕调阳额头青筋直跳,实不相瞒,他本以为晏珣搜的那份才是张敬修的……马洛的时务策讲经略南洋、收复藩属国。

    而自己搜的这份,诏、诰尤其突出,似乎是师爷老吏的笔调。

    这是什么阴差阳错!

    ……

    出了贡院,沈一贯立即给张居正写一封信。

    信中详细说有个阅卷官指出其中一份卷子为张敬修的。

    他相信张阁老绝对不是以权谋私之人,这个阅卷官一定是受人指使故意败坏张阁老的名声。他秉公认为那份卷子不足取,因而黜落。

    “至于后来搜遗卷取中,是两位主考官做主,本官问心无愧,请张阁老明鉴。”

    既然问心无愧,这封写给张居正的信,也“不经意”地让在京的江浙名士知道。

    沈一贯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

    就让张居正、晏珣和吕调阳,一起成就他刚直不阿的名望!

    信立即送去张府。

    张居正收到信,当下脸色一黑。

    他若真的明目张胆作弊,只需要提前吩咐吕调阳,让吕调阳搜遗卷即可。

    咳咳……虽然吕调阳真的搜了,但他没吩咐啊!

    何必让一个阅卷官在沈一贯面前说出来,事情做得那么难看,不是落人话柄吗?

    有人陷害他!

    这个阅卷官是谁的人?

    ……

    晏珣回到家里,也在跟父亲说这件事。

    “张敬修是搜遗卷搜出来的,他后两场的水平超过其他考生一大截,取中不算作弊。”

    “其他人不会这么想。”晏鹤年说,“吕调阳是张居正引荐入内阁的……搜遗卷先看后两场的成绩,是谁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