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收礼收到不好意思的晏珣和朱翊钧很快汇合……出了一个突发事件。

    “胡总督安排倭国天皇和幕府大将军上城楼宣读《马关条约》,仪式结束回住处时,正亲町天皇遭遇刺杀,所幸没有受伤。”将领急忙上前禀报。

    “刺杀谁?”晏珣不可置信地问。

    倭奴不刺杀胡宗宪,反而刺杀他们自己的天皇?

    “刺杀正亲町天皇。”将领再次说。

    晏珣沉默片刻,笑道:“有点意思……刺客是什么人?抓到了吗?”

    “刺客一共是三个人,都是浪人打扮,当场自尽。说是刺杀,也像是自杀。”将领说。

    “是自杀式袭击。”晏珣看向众人,“你们觉得,倭奴搞什么名堂?”

    玩阴谋,大明朝堂上的人才是行家。

    朱翊钧看向吕调阳:“这种事吕阁老比较有经验,您看呢?”

    吕调阳瞪眼……什么叫我比较有经验?就算你是太子,也不能胡说八道啊!

    他轻咳两声,一下子想出几种可能:“最有嫌疑的是各方大名国主;第二种是原本忠于天皇的人干的,帮其解脱;三……就是胡总督干的。”

    在场都是自己人,没什么不能说。

    晏珣点点头,“吕阁老果然经验丰富,依我看就是那些国主干的,倭国素来有刺杀的传统,比如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被刺死时才二十四岁。”

    遇事不决,一死百了。

    “既然晏大人这么说,定然如此。”吕调阳阴阳一句,“这种事还是你比较有经验。”

    不能怼太子,还不能怼你?

    一路南巡,晏珣跟吕调阳处得不错,几乎成老兄老弟,此时就当开玩笑。

    晏珣淡定地说:“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刚跟倭国达成协议,就有人行刺正亲町天皇,这是对大明不满?此事该如何处理?”

    胡宗宪整顿完城内治安,从外面走进来,刚好听到晏珣的话。

    他先郑重给太子行礼,而后说:“正亲町天皇向大明称臣,就是大明皇帝的臣民。为了他的安全着想,我建议带他回京师。”

    胡宗宪有一个执念,要让正亲町到嘉靖皇帝陵前下跪请罪。

    众人对了对眼神,把有罪的藩邦君主带回京师处置有先例……郑和擅长这项操作。

    “有必要把他带回去吗?”朱翊钧迟疑,“条约都签好了,把他送回倭国京都,接下来他的死活跟我们无关。如果他死了,倭国会变得更混乱吧?”

    敌人越乱,我们才好借安世的手侵吞地盘。

    胡宗宪解释:“放他回去,可能很快就会被刺杀。把他带走也有好处……有一个活着的天皇,倭国内部再另立天皇就束手束脚。”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瓦剌人抓走了堡宗,大明朝廷另立景泰帝,结果瓦剌又把堡宗放回来,给大明制造麻烦!

    “假如将来织田信长或者其他人另立天皇,成功一统倭国,我们就可以把正亲町放回来。”吕调阳在一旁补充。

    玩阴谋,他一点就通!

    晏珣说:“可正亲町已经五十多岁,我怀疑他活不到倭国统一。他若是死在大明,反而引发风波。就算走下神坛,到底也是一国之君。”

    这就跟金国抓走宋画宗一样,杀了没意义,顶多羞辱一二。

    到最后对金国来说,宋画宗父子也没派上用场。

    众人议论着,一时拿不定主意。

    胡宗宪沉默一会儿,看着朱翊钧说:“太子殿下,我就是想带他回去,一是向先帝请罪,将其下跪的塑像立在先帝陵前;二是让倭奴知道,他们若是胆敢侵犯华夏,总有一日会血债血偿!就算正亲町死在大明,也是天意!他们要报复?要战便战!”

    “好!壮哉!”朱翊钧击掌赞道,“要战便战!难不成我们还怕他们!”

    晏珣也被胡宗宪的壮志感染,笑着说:“既然如此,我同意胡总督的建议。”

    说起来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