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不管多么热闹的聚会,都会有散场的时刻;不管多么遥远的旅程,都有抵达的那日。

    当初宣德皇帝朱瞻基还是太子的时候南巡,从北京到南京用时十五日。朱翊钧此次的目的是松江府,时间安排得充裕些。

    至于到了松江府会不会顺路巡视一下倭国,视情况而定,毕竟凡日月之所照皆是大明。

    之前从京城到徐州,运河两岸景色怡人。

    或是绿柳成荫,芦苇水草丛生,水波荡漾野鸭子划拉飞过;或是躺在河边的小村庄,炊烟袅袅、各处码头挑着担子卖茶饭鲜果……

    但是淮安府境内和别处不一样,一到此处仿佛空气都滚烫。

    朱翊钧擦着额上的汗,惊讶地问:“岸边连绵一片的就是船坞?”

    晏珣解释:“不错。清江督造船厂,负责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的内河漕船营造。造好之后直接通过运河送去各地。眼前这一片,是浙江厂的。南直隶的船厂更大,在北边的清江县。”

    朱翊钧说:“内河船厂就这般热闹,不知道南京宝船厂和崇明船厂是何等景象。”

    说起来,关于远洋大主舰的命名,晏珣一开始提议是“隆庆号”,但是朝廷争论之后觉得不太好。

    以年号命名?

    洪武、永乐……那建文要不要?景泰呢?

    堡宗用过“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咱不是歧视留学生,主要是不太吉利。

    最终隆庆皇帝采纳了“威远号”的命名。

    想到威远号,朱翊钧和晏珣都升起期待和激动的心情,这是大明国力兴盛的证明。

    嘉靖没有完成的事业,隆庆做到了。

    淮安知府也有点意思,明知太子到来,竟然没有让岸边的船厂停工。

    朱翊钧这次驻跸淮安住在驿馆。

    淮安有“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的美誉,城中不少士绅富户的园林,但淮安知府就是安排他们住驿馆。

    知府的意思是,太子既然说“一切从简”、“不扰民”,那我就听命行事。

    若太子觉得怠慢,赶紧走吧!

    上一次正德皇帝在清江浦落水,连累当地官员,谁也不想重蹈覆辙!

    朱翊钧住进驿馆,对外表示要休息两日,让吕调阳和沈鲤、许国分别带人巡视官学、书院和船厂。

    吕调阳一听这安排,就怀疑朱翊钧要搞事,进来说:“既然殿下要休息,就让晏文瑄负责巡视船厂吧,他比较懂造船。”

    ……吕调阳合理怀疑,晏珣留在朱翊钧身边,就是想搞事!

    朱翊钧一本正经地说:“吕阁老放心,我不会乱跑。我留晏老师在身边比较安心,饭都可以多吃一碗,还可以听他讲淮安的历史人文,他什么都懂。”

    吕调阳狐疑地说:“真的不乱跑?不微服私访?”

    “咳咳……在街上转一转行不行?去清江浦钓鱼的事,不是早就安排好了?吕阁老放心,钓鱼的时候我一定带上你们。”朱翊钧说。

    “转一转……”吕调阳心情七上八下的,但他又不能控制太子的行动。

    想来想去,他把郑王世子朱载堉、太子的舅舅李文贵都留下。

    这两位,一个是太子的伯父,一个是舅舅。有长辈盯着,太子不能太任性吧?

    朱载堉:就算太子当我是伯父,我也不敢喊大侄子。

    李文贵:你以为大外甥会听我的?

    吕调阳自认为把“监护人”责任卸掉,就去安排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