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朱翊钧看过《金瓶梅》,对其中一些生动精彩的描写不明所以。

    印象最深的,是一根柴烂烧猪头肉,看细致的做法就觉得很美味。

    至于贿赂税吏过钞关,兰陵笑笑生通过西门庆的口做了解说。

    大张旗鼓去查钞关能看出什么?不过是闹得满城风雨得罪人。

    朱翊钧对吕调阳笑了笑不置可否,糟老头子坏得很哦!

    他从船舱慢悠悠走出来,只见暖暖暮色中,岸边陈列着一排排彩棚,点着一盏盏华灯。

    粼粼波光中,清风徐来,太子的衣袍迎风作响。

    岸上文武官员领着缙绅耆老遥遥望着大船行礼,高呼太子殿下千岁,礼乐之声悠扬响起。

    朱翊钧温文尔雅地笑着,命令船队靠岸,朗声说:“当地父母官何在?”

    “殿下!”当地知府和各知县出列,恭敬地行礼,高声自我介绍:何方人士,现年多少岁,哪一年进士。

    太子年纪不大,能不能记得住啊?

    不管记不记得住,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表现!

    “诸位辛苦了。”朱翊钧说,“我年少的时候来过聊城,今日见此地比往昔更加热闹,是诸君治理有功。”

    地方官纷纷谦虚:“是下官职责所在。”

    年少时?

    你现在就是年少啊!

    毛都还没有长齐,说话老气横秋,不知跟谁学的!

    岸上的接待工作准备充分,地方官请太子到富户的园林中驻跸。

    太子提出在驿馆驻跸,一番你来我往的客套之后才从善如流地同意住进园林。

    华灯映照人影憧憧,年纪大的缙绅耆老在夏日里折腾一天,似乎有些摇摇欲坠。

    朱翊钧和善地说:“都散了回去休息吧!明日请几位老人来跟我说话。”

    “是!”地方官连忙领命。

    耆老们精神一振顿时不累了。

    请几位老人,到底是几位?

    我也想陪太子说话!

    有资格陪太子说话的,必须是当地代表性的大家族士绅。

    士绅这个群体,一部分是致仕官员,一部分是未当官的读书人,或者乡间名士。

    在地方,他们就是“民意”的代表。

    他们陪太子说话,重点是粉饰太平。

    但是从这些人拐弯抹角的话中,朱翊钧还是长了见识。

    比如清丈田亩、追缴欠税,在皇帝和内阁看来,不配合的都是刁民;

    在士绅看来,朝廷应该藏富于民,士绅富足就是天下富足。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

    yín者见yín,基者见基。

    相对于讨好年少的太子,更多的人巴结对象是阁老吕调阳和东宫主官晏珣,甚至是随行的大太监。

    朱翊钧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客人散去之后问左右:“你们都收到不少礼物吧?一次南巡能让你们发一笔横财,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田义谄媚笑道:“我们陪殿下打叶子牌,手气不好水平又菜,不是都输给殿下?”

    朱翊钧觉得有理,想着还得找吕阁老下棋,把吕阁老收的钱也赢到手。

    珣珣收的钱不用管,珣珣的就是我的!

    朱翊钧问晏珣:“你觉得这里的官员和士绅如何?”

    晏珣说:“临清有运河钞关,聊城是运河水运和黄河水运交接之处,地方官油水多,过得比别的地方滋润。”

    “我们微服私访,到街上走一走?”朱翊钧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