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官员提拔和贬谪方面,和任性的先帝相比,隆庆要谨慎得多。

    或者说,有什么太得罪的人事任命,他都放权给高拱。

    有高拱吸引火力,在某些不知情的人看来,就是皇帝软弱、高拱跋扈。

    现在皇帝一次放出两个阁老名额,其中一个名额就是留给高拱心腹的。

    高拱首先提名同姓的高仪。

    高仪是浙江钱塘人,进士之后一直在翰林院、国子监熬资历,如今在礼部。

    他的主要政绩,是先帝去世时的各种葬礼安排,以及隆庆登基大典的礼仪制定。

    平时比较闲,忙起来干的都是大事。

    如果论政绩和功劳,他不如朝中很多人。

    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负责办祭祀典礼的人,自然是国之重臣。

    晏珣得到这个消息,有一点点失望。

    他以为高拱会提名自家老爹,毕竟皇帝都暗示得那么明显了。没想到高首辅挺霸道,想找一个听话的跟班。

    虽然还有另一个名额,但万一呢?

    同僚们都以为他要当小阁老,结果闹了个乌龙,岂不是让人笑话?

    晏鹤年的门生们也不高兴,议论纷纷:“高南宇没有干过什么实务,只是搞典礼,怎么有统御全局的眼光和能力?”

    咱们晏老师就不同了,治理过黄河、促使鞑靼封贡、督办大阅兵的枪炮,还主持修《世宗实录》,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可谓要资历有资历,要政绩有政绩。

    晏鹤年教导儿子和门生:“我们在谈政绩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实务能力。其实官员可以分为两类,政治官僚和技术官僚。选官的标准也有两种,即关系和能力。”

    实务能力强的,比如朱衡和潘季驯,虽然总是被弹劾,但治河的时候就被重新起复。

    ……弹劾我?有本事你去治黄河,我就彻底失业。

    他们的能力具有无可替代性。

    顺便说一下,虽然潘季驯建好一段水泥堤坝,但黄河还可能在别的地方决堤,朱衡今年也被派出去巡视河道了。

    实务能力强是加分项,但能不能入阁更关键的是和皇帝的关系。

    比如高拱和张居正都没有担任过地方官,入阁前一直在翰林院和国子监熬资历,但他们都是隆庆潜邸时期的老师。

    隆庆登基,让自己的老师入阁,合情合理。

    翰林养望、教导皇储,是明朝官员入阁拜相的成熟路线。

    你具体干过什么实事、立过什么功劳,反而没那么重要。

    甚至还有像袁炜这样,因为“供奉青词有功”,从翰林侍读青云直上内阁大学士的,也不是不行。

    “所以不要说高南宇没有统御全局的眼光和能力。通过关系获得权力,不一定没有能力。高阁老和张阁老,是大明开国以来能力顶尖、极其出色的阁老。”

    将帅起于行伍,宰相起于州郡乎?

    朝廷首辅高官,最重要的是高度的战略眼光和精准的判断力。

    久在中枢,接触面比地方官更广、格局更大!

    要说当阁老最重要的是关系,也没错!

    这个认知,着实让年轻人大受震撼,门生们哑口无言。

    晏珣眼珠一转:“关系比能力更重要吗?这么说来,爹很有希望啊!”

    其他人对了对眼神,恍然大悟!论关系,咱还会怕高仪?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实际上很亲近和信任晏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