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徐阶的想法是,皇帝富有四海,竟然连卖沐足桶、旧袜子这种小钱都不放过。

    既然如此,徐家也不要太端着了。

    转型成海商,并不会拉低身份。

    宁波海关那里,晏珣不是很给面子,船引都是公开招标,徐家没法独占。

    为什么不可以,再开一处跟徐家关系更密切的海关市舶司呢?

    松江和宁波隔着海湾遥遥相望,是两座紧邻的城。

    从宁波打渔打到松江府,并非不可能。

    宁波有对倭海贸的传统,外部有舟山群岛做屏障;去杭州、京城有一条水路,叫作浙东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达杭州拱宸,过钱塘江在西兴镇衔接浙东运河,跨曹娥江经绍兴市,至宁波镇海入海。

    南北商品通过这条运河从宁波港走向世界。

    因此,浙东运河被称为大运河的末端,宁波有“港通天下”称号。

    《四明志》记载,宋代宁波三江口呈现的是“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繁荣景象,有许多闽广的商人,也有日本、朝鲜半岛来的僧侣、商贾。

    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水运交通,是宁波的优势。

    “但松江府也有优势,属于南直隶,离南京、苏州、扬州等大城更近,还可通过长江溯流而上到四川。崇明岛适合建船厂,把南京宝船厂的设备直接搬出来,船造好可以直接出海……”

    对比两地的情况之后,徐阶越发觉得松江府的优越性,完全不逊色于宁波。

    与其羡慕宁波日进万金,不如在松江开海!

    抢不到晏珣手中的饼,可以自己做一个更大的饼。

    格局放大。

    和宁波相比,松江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老夫徐华亭在此!

    徐家完全可以从土地大户摇身一变成海商,让高拱和海瑞傻眼。

    逼捐?

    没钱了,全投资海贸了。

    土地?

    没地了,全都“还给”当地百姓了。

    恰好徐阶的儿子徐璠也羡慕嫉妒那一船船从倭国运回的金银。

    那是皇家的买卖,咱们不敢抢,但可以去帮忙嘛!

    说干就干!

    徐阶父子召集心腹家人密议一番,一边给徐家名下的土地改名换姓找“代持”,一边给张居正去信——加开松江市舶司,修建松江港!

    ……

    高拱和张居正忘记徐阶了吗?

    没有。

    张居正收到徐家的信,认为加开松江市舶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提议。

    但是跟市舶司配套的港口、仓库、官准牙行等设施谁出资建设呢?

    官府出钱?又是一项大投资。

    这些设施漳州、广州、宁波本来就有,所以朝廷一开始选择这三个地方开海。

    至于在崇明岛建船厂,又是另一个大项目。

    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眼前有更重要的事。

    高拱抢先一步举荐殷正茂平广西土人动乱,公开说:“殷正茂虽然贪财,但可以成事。”

    既然最后还是要用殷正茂,不如把这个善于用人的政绩揽在自己头上。

    高拱向张居正服软了?

    朝廷上下都很惊讶。

    高拱认可殷正茂能力,只是不喜欢殷正茂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