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任谁看到此时的隆庆皇帝,都会觉得威武霸气,包括皇帝自己,也包括不远处的阁老高拱。

    呜呼!

    曾经文弱的小裕王,褪去一身伪装,长成英姿勃勃的帝王。

    ……帝王阅兵的大礼服,谁穿谁霸气。

    行龙五彩云纹龙袍,两袖肩有黄金甲片、以红丝连缀,外面罩着方领对襟黄金罩甲,有鱼鳞甲片装饰、升龙戏珠刺绣。

    头戴装饰天鹅翎的金盔,腰佩金色耀眼的镶云纹金片直腰刀。

    隆庆皇帝整个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不敢直视。

    四面八方热烈的目光凝聚在将台上,这是对皇权的畏惧和羡慕。

    此时此刻,皇帝觉得自己仿佛成了身高八丈的巨人,这身行头压迫式的重量也没那么难受……该说不说,一身盔甲真重啊!

    大阅兵的主角是皇帝,更是万马奔腾的大军,是鼎鼎大名的统帅戚继光。

    洪武、永乐两代帝王重视军事,规定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称“小阅”和“大阅”。

    但自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端午“阅武于万岁山之阳”后,已经有几代帝王没有举行大阅兵。

    嘉靖最忌讳“北虏南倭”,临死都没能解决这两个心腹大患,很遗憾没能举行大阅兵。

    也许冥冥之中,得道飞升的道君皇帝也在注视着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阅兵。

    骑兵方阵后,是戚继光打造的车营。

    在创立车营时,戚继光曾对皇帝说:“我军车营,车上有火器,把车连起来就是营房,要行就行,要停就停。今后作战,车、骑、步三军配合。”

    战鼓擂擂,马拉着包铁皮的偏箱车出列,战车上载着最新式样的火炮,车两侧是手持火绳枪的骑兵和护卫步兵。

    作战时,平原开阔之地用车战,没那么平整的地方用马战,崎岖难行之地方用步兵。

    车兵依靠骑兵冲锋,骑兵靠车兵保护。

    宿营时,车就是营房。

    戚继光的车营,充分展现了火器的应用。在南边打倭寇时立下功劳的火器,在北疆也要大展拳脚。

    “火器是新造的?工部今年的效率很高啊!”

    “唉!你们不知道造枪炮多烧钱,要最好的铁矿石,还要炼焦煤冶铁。皇家火器局又下重赏招募工匠,干得热火朝天。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打什么大仗呢!”

    观看阅兵的官员交头接耳的议论。

    张居正听到几句,淡淡地说:“做好军备,即使不打仗,也能震慑敌人。不打难道不是最好的吗?”

    一些不和谐的议论声消失。

    不管怎么说,成化十四年至今,时隔九十多年再次阅兵,还是让人非常激动。

    父亲、祖父没看到的盛事,被我们看到了!

    何其有幸,生于盛世!

    晏珣的目光跟张居正碰到一起,默契地瞟向观礼台上的外藩使臣和西南土司头人、乌斯藏喇嘛高僧等。

    其中俺答汗身边的是一个年轻女子——三娘子。

    这位仰慕汉人文化的蒙古女子,一力劝说俺答汗跟大明和平互市,让蒙古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用拼命抢劫也能得到生活必需品,难道不是好生活吗?

    大汗!时代变了!

    不信你看看大明皇朝的强军利炮!

    俺答汗不由自主地抓紧三娘子的手,面对声势浩大的明军,这位年过六旬的大汗觉得三娘子是对的。

    对于三娘子跟隔壁王崇古的书信往来,他决定睁一眼闭一眼。

    骑兵和车兵依次演练,扬起的尘埃直冲云霄,号角吹响、黄旗挥动,各军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