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坏消息就是:内阁进了新人,但不是你爹。

    虽然高拱不同意,但老资格的殷士儋、赵贞吉同时入阁了。

    “皇帝这么做的原因,还是制衡。内阁之中,高拱以皇帝老师自居,近来过于高调强势。”

    晏珣读到这里,幽幽叹了一口气。

    看吧!无情最是帝王!

    需要老师的时候,乖巧软弱地说“老师帮帮我”;一下子觉得老师太强势,又找人跟老师较劲。

    这个消息虽然有些让人失望,但晏珣还可以接受。

    虽然他觉得自家老爹比谁都好,但前面有殷士儋、赵贞吉这些老资格,还是要把这些人刷走才行。

    皇帝也很有意思,一次过让两个人入阁,这是生怕内阁斗不起来吗?

    新的来了旧的就要走,陈以勤首当其冲。

    李春芳不知能扛多久。

    可惜他不在京城,否则还能路过文渊阁劝架。

    晏珣暂且放下这件事,再去看所谓的好消息。

    有了坏消息做铺垫,晏珣觉得老爹就是虚张声势吓唬人,没什么大不了。

    好消息是:朝廷定在今年九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届时邀请俺答汗、倭国特使、朝鲜特使、安南特使等到场。

    本次阅兵旨在倡导和平,没有威胁谁的意思。

    晏珣:“……”

    啊啊啊!

    好消息是好消息,可是我看不到啊!

    “我辛辛苦苦在宁波搞海贸,绞尽脑汁挣倭奴和红毛番的银子,你们在京城搞这么威风的大事。”

    这一次大阅兵,就是本世纪最大规模的阅兵吧?

    有这两个消息铺垫,晏珣暂时不想看信里的其他内容。

    他把下巴搁在书桌上,瞪大眼睛望着前方。

    晏小五站在书房门口,见状不禁问:“珣哥,你怎么跟癞蛤蟆似的无精打采?”

    “我允许你换一个比喻。”

    “……青蛙?”

    “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了,我应该让你去倭国挖矿。”晏珣坐直身子,唉声叹气:“朝廷要搞大阅兵,我居然看不到。”

    “几月?”

    “九月。”

    “您可以申请一下,九月进京述职?”晏小五提议。

    晏珣耷拉着脑袋:“我今年刚来,顶多完成两轮倭国贸易,有什么好述职。除非有什么特殊的事。”

    算了!

    隆庆皇帝阅兵就阅吧!

    将来国力强势,说不定能搞一次更大规模的阅兵呢?

    晏珣打起精神,接着看老爹的信。

    俺答封贡,今年下半年正式开榷场。借着阅兵的威势,蒙古人得老老实实做生意。

    格鲁派高僧阿兴喇嘛跟俺答汗正式会晤;朝廷支持俺答汗提倡喇嘛教,派京城隆福寺的黄教喇嘛去草原,帮助传教。

    蒙古男子出家做喇嘛达到一定规模,朝廷可以进一步支持,比如捐一些建筑材料,帮助建卜恰勒庙。

    ……用这个诱饵在前方吊着,鼓励蒙古人出家。

    草原汉子齐齐看破红尘,念经追求来世,边疆就太平了。

    第二件事,王锡爵从朝鲜回来,带回一个消息——倭国从朝鲜进口铁矿,打造武器。

    大明要朝鲜提供铁矿,朝鲜担心倭国生气。

    晏珣看到这里,不禁好笑:“难怪倭奴认为朝鲜是他们的藩属国,原来朝鲜一直左右逢源啊!”

    朝鲜跟倭国的渊源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