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晏珣不久之前,还觉得跟华叔阳拼爹拼输了,没想到这么快老爹就给他一个惊喜。

    什么?

    靠爹不算本事?啃老很羞耻?

    他很努力才把老爹卷成三元及第啊!

    父子相互成全!

    这一天,是会被写入《晏文正公传》的一日。

    虽然在晏珣和黎大等人看来,这就是摆台唱戏、烘托气氛带节奏的一日。

    但放在这个时空的后世,这一日改变了明倭之间局势,值得大书特书。

    现在的海关御史衙门,就是“封贡之战”前的宁波市舶司,海商们都是熟悉的。

    对倭国的贸易,他们也熟悉。

    但总觉得,这个衙门有哪里不一样……可能是晏大人的笑容太耀眼,像如日中天的大明帝国。

    今年宁波港只发放100份船引,很快被海商瓜分一空,徐璠拿到20份。

    揭开暗标结果,徐璠后悔不迭。

    晏珣本来答应给他三成,就是30份。他不服气非得跟其他人同场竞争,却白白少了10份。

    十艘船意味着什么?

    哪怕把船引送人,都是一个很大的人情。

    前小阁老不高兴了,想赶回华亭跟父亲告状,再写信跟张居正要一个说法。

    ……

    晏珣没有太在意徐璠的想法。

    别说徐阶已经不是首辅,就算徐阶仍然是首辅,他还是会按自己的原则做事。

    谁让他是小钧钧的便宜爹呢?

    一切为了振兴大明。

    分发船引后,宣布商品交易的细则。

    出口的限制比较少,除了火药、硝石等军用物资,其他有利可图的货物都可以销售。

    晏珣说:“过去货物进出口要交实物关税,称为‘抽分’,本官提议宁波港今后只收现银税。原本应交的抽分,由官准牙行定价核税,诸位以为如何?”

    “官准牙行”,是市舶司下属半官方的贸易机构,有当地大海商参与,负责跟外洋商人贸易。

    海商们听说不是由官府定价,而是由官准牙行定价,觉得可以接受。

    自己有话语权,就不是官府单方面压榨。

    看样子朝廷想长久做海贸,没有竭泽而渔的意思。

    晏珣又说:“浙江有火器局,需要大量优质铁、铜矿、硫磺等,若是进口这些货物回来,通过官卖给火器局可以减税。”

    倭国不产优质铁,但进口南蛮铁、朝鲜铁,打造的倭刀质量好;

    倭奴不擅长冶铜,需要从大明进口铜钱。

    但他们有优质铜矿,而且他们的铜矿石含有大量的银,可以冶炼出来。以前大明用铜钱换他们的白银和铜,利润很丰厚。

    海商们笑道:“倭刀、铜矿石、硫磺,都是常用的压仓货物。大人即使不说减税,我们也是要购进的。”

    晏珣故作惊讶:“哦?那就不减了。”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能不减啊!”海商们连忙说。

    晏珣只是开个玩笑,减税还是要减的。

    这些都是军需物资。

    只有给商人足够的利润,才能让他们甘冒海浪滔天的风险。

    再说,减税眼看着对自家有好处。

    咳咳……黎大停靠在双屿港的船,压舱石就是倭刀和铜矿、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