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张居正解惑,弹劾杨世安的果然就是私吞战利品事件。

    汪德渊进京之后无意中跟人炫耀“杨世安给我们倭国女子,杨仲泽要了,我没有要”。

    御史风闻奏事,这就成了戚继光部将私吞战利品的证据。

    戚继光解释:“当初横屿一战,岛上的倭寇最凶悍难打。他们大部分来自倭国筑紫岛,即倭国最贫困的地方。这些人在本国难以生存,带着妻小逃亡来大明。

    横屿大捷,俘虏的一些倭寇女眷,交给地方官处理。当时宁德县令杨仲泽恰好是杨世安的晚辈,可能旁人误会了。”

    其实没误会,就是让杨仲泽将倭国女子分给当地士兵。

    做了倭寇就不分男女,都是罪人。

    倭寇祸害东南沿海多年,跟当地士兵是血海深仇,交给他们以牙还牙有问题?

    在戚继光看来,就是御史没事找事。

    张居正说:“晏珣之前提过什么‘织田市’,有人拿来做文章,把这件事牵扯到他身上。”

    莫非俘虏中有“织田市”,被送给晏珣?

    这就是祸从口出,让你爱瞎说!

    戚继光脱口而出:“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只要见过晏珣的人,都知道这是诬蔑!”

    颜之有理啊!

    任谁一看晏珣,都知道他不可能做坏事。

    张居正认可戚继光的话,当然不仅仅因为晏珣长得好,更因为晏珣跟他一起爬过西山。

    曾经一起爬西山谈人生理想的同道中人,怎么能是坏人?

    “言官鸡蛋里挑骨头,不能由着他们。我会跟内阁诸位阁老沟通,给出有利于你们的题覆,不能影响你练新军。”张居正严肃地说。

    戚继光站起,恭敬地道谢。

    幸好有张阁老在,不然末将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张居正话锋一转,“既然让人抓到马脚,还是要小惩大诫,否则言官不会善罢甘休。杨世安私吞战利品查无实证,当以戒谕;其他三个查出问题的武官,削职为民。”

    戚继光苦笑,还是要动他麾下部将?

    张居正知道,这样有损戚继光的威严。

    换一个威望低的将领,这样被打脸还怎么压服神机营的兵痞?更别说练新军。

    但是因为徐阶的刻意纵容,言官气焰嚣张。高拱就是很好的例子,被围攻得鼻青脸肿。

    就连张居正这个徐首辅的学生,也不得不避让几分。

    张居正对言官越来越不满,琢磨着有朝一日要干他们。

    戚继光离开张府时,脸上的种种情绪已经消失,恢复一贯的冷静。

    小惩大诫?唯有如此才能安抚疯狂撕咬的言官?

    可是被革职的三人都是他的臂膀。

    这三个人骁勇善战又不贪财,所得的赏钱都用来抚恤战死的同袍。

    文官断他的臂膀,目的是什么?

    他奉旨北调、掌管手握火器的神机营,言官就像发疯一样撕咬……他们在怕什么?

    怕皇帝手握兵权,腰杆子硬起来,日后无法掌控?

    还是怕他带兵造反?

    戚继光觉得荒谬可笑。

    真是不甘心啊!

    要不要试一试找晏珣?

    戚继光回去之后,一边即刻出发跟谭纶汇合;一边派人悄悄告诉晏家父子这件事。

    晏鹤年得到消息,跟晏珣吐槽:“亲戚多也麻烦。你的真舅舅,让胡宗宪对我起疑心;现在这个假舅舅,被人弹劾还能牵扯你。”

    一个小舅子比几个还能惹事!

    杨世安不干掉丰臣秀吉,都对不起他们担负的风险。

    “现在不是为了舅舅,是为了戚继光。不能让言官削掉戚继光的臂膀。”晏珣严肃地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言官的目标是戚继光。

    这又要骂一句徐阶。

    徐阶掌权之后,提出“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行赏还诸公论”,其中就有“把官员任免、奖惩归还给公众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