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汪德渊跟努尔哈赤兄弟培养感情,获得努尔哈赤的信任,就要带小哈回去高邮。

    没成亲先带娃,给新娘子一个惊喜!

    “我要回去成亲,小哈给我做滚床娃娃。”汪德渊摸摸努尔哈赤的头,“其实汪叔叔也想带大哈去,但你是大孩子,要开始读书。”

    努尔哈赤乖巧点头。

    他很好奇扬州,汪叔叔和晏叔叔都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那里一定遍地是金子。

    这么好的地方,将来一定要去看一看。

    可是他要进国子监读书,学习汉人的知识!

    七岁的小孩子,已经知道好坏。

    晏珣去国子监上任。

    嘉靖七年,京师国子监修建了一座“敬一亭”,名字上是“亭”,其实是一排红墙黑瓦的气派建筑。

    正中最大的屋子挂着“敬一亭”的牌匾,里面放着御制圣谕碑七座,刻着皇帝对监生们的谆谆教诲。

    建筑东边为祭酒厢房,西边为司业厢房。

    晏珣此时带着兼职书童晏小五走进独立办公室——司业厢房。

    张居正不久前还在此办公,里面有桌椅书架,还隔出一个休息室,可以午睡。

    总的来说,是个气派又雅致的办公空间。

    晏珣放下自己的东西,推开窗就看到两棵槐树,古朴又宁静。

    “在这种地方画画写文章,下笔如有神啊!”晏珣很满意环境、伸伸懒腰,准备见自己的下属。

    闲不下来啊!

    他本以为做司业很清闲,谁知张居正给他找了一个新的活。

    代替张居正重录《永乐大典》!

    这个大工程已经进行几年,参与的人员很多。

    光是翰林院,就有丁士善、王希烈、张四维等人,申时行在修完《承天大志》后,也被调来。

    重录人员每次领取《大典》哪一册都必须登记,不能携带出去让人代抄,必须现场自己完成。

    怠工混日子的,要“罪坐各官”。

    抄书的大办公室离敬一堂不远,有内府御用监调拨画匠、纸匠;顺天府提供笔墨、砚台;惜薪司供应取暖木炭、光禄寺负责茶饭……

    总而言之,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很喜欢,对重录的工程很重视。

    现在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张居正却愿意交给晏珣主持。

    张居正说:“在国子监主持重录,还是由你负责方便一些。我希望你能够在今年之内,把书全部重录完。”

    晏珣觉得张居正话里有话……似乎比他还要清楚皇帝飞升的日子?

    张居正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惜把《永乐大典》完工的功劳交给晏珣,也是对晏珣的提拔。

    晏珣唯有感激道谢。

    晏珣安排好努尔哈赤入学的手续,每天就带着努尔哈赤一起去国子监。

    因努尔哈赤年少底子薄,先让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儒教乐器、跳舞。

    秋日祭孔大典,努尔哈赤正式登场跳舞,融入监生的快乐生活。

    他会越来越像汉人。

    晏珣的新工作步入正轨。

    张居正则是频繁跟徐阶交流,密切关注西苑的情况。

    胡应嘉弹劾高拱的奏折那么毒辣,皇帝居然不处理,更让他们嗅到不寻常的味道。

    皇帝该不会真的快不行了吧?

    人都是会死的。

    今年四月,早已被人遗忘的严嵩,在分宜老家祖坟旁边的草庐去世。

    曾经风光无限、门生遍天下的严嵩,晚景凄凉,丧事潦草,连吊唁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