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看晏珣脸不红气不喘,又忧愁儿子进入“眼中有女,心中无女”的境界,将来怎么娶妻生子?

    他一会儿脸红,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忧心匆匆……跟川剧变脸似的,一个人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

    学习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晏鹤年背书的声音变得断断续续、有气无力。

    “爹饿了?今天就到这里,去街上买两个包子,再去找房子,边走边吃。”晏珣放下画笔。

    青菜肉馅的大包子只要六文一个,比吃饭划算。

    “你画好了?”晏鹤年立刻站起,“那我们赶紧出发,爹饿一饿不要紧,你正在长身体呢!。”

    见爹迫不及待的样子,晏珣哼道:“别以为能躲懒,我今晚还有检查你背书!爹啊,学习这种事,主要靠你自觉。我是你儿子,不是你老子。”

    呵!你还知道啊?

    晏鹤年垂头丧气:“知道啦,老儿子!”

    他从小就坐不住,每次打定主意好好读书,总是坚持不久。

    最后发现自己很有道学天赋,干脆去做神棍。

    装神弄鬼、忽悠欺骗就能挣到钱,谁还想读书呢?

    可怜他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人到中年却来了个管东管西的小子。

    “看到你,我就想起我的老父亲。”晏鹤年小声嘀咕。

    “噗……你说什么?”

    “我爹,你祖父!”晏鹤年索性把心里话说出来,“你祖父和旁人不一样,别人都要儿子怕他,他却不要,就喜欢跟孩子玩,说什么多年父子成兄弟……我长大之后,他还跟我分享如何讨女子欢心。”

    “我是不太介意父子如兄弟,但你也不能仗着我疼你,把我当弟弟!”

    晏珣挠了挠头,“我真的很过分?好吧……我今后收敛一点。”

    “你保证!”

    “我保证!走吧,再不走就要你背书。”

    晏鹤年赶紧小跑,走远了又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又扳回一局。

    松风书坊在县学附近,那一带有牙行,晏鹤年父子决定去那边,顺便交画稿。

    江南鱼米之乡,高邮又有运河和大湖,市井很繁华。

    穿过一条条大街,一道道弯弯曲曲的巷子,街边密密麻麻的的店铺、手工作坊、酱园、染房……

    晏鹤年觉得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似乎很多东西都变了,又似乎都没变。”

    “往前走一些有个秦老汉馄饨担子,他的担子是楠木的,有《东京梦华录》的雕花,据说是从宋朝传下来的。”

    “他家的馄饨可好吃了,馅料丰富、调料齐全,鲜得人眉毛都掉下来,不知还在不在。”

    晏鹤年絮絮叨叨,不争气的眼泪从嘴角流下来。

    “还在。”晏珣突然说:“我昨日经过那里,看到好些人围着,生意很不错。爹若想吃,有空我们一起去。”

    “啊?!”

    “你当年远走他乡是不是为了我?现在我好了,咱们不用再漂泊。”

    “嗯。”

    “等安顿好了,我陪你去给祖父母和我娘上香。”

    “……好。”

    “我还想让你教我钓大鱼。”

    “好!”

    晏鹤年心里酸酸涩涩的,儿子还会安慰人?

    这老小子,虽然老气横秋,还真孝顺……就暂时原谅他没大没小吧!

    晏鹤年忍不住试探:“今晚还检查背书吗?”

    “背!”

    呜呼!苍天负我!

    晏珣见爹瞬间耷拉耳朵,哼了哼,他算是积累了一定当儿子的经验……

    对爹就是要时不时夸一夸,时不时压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