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野史传闻,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前跟还是小官的于谦相识。

    有一次在外游历,朱瞻基吃掉于谦剩下的半碗面。

    推食解衣,不把臣子当外人。

    于谦当时惊讶又感动。

    后来……宣宗的好大儿英宗搞出土木堡之变。于谦的处理顶天立地,不负国家不负君。

    可最终,于谦被英宗处斩抄家。

    晏珣想到于谦的结局,顿时压力山大,内心骂骂咧咧……你小子看起来浓眉大眼,居然没安好心。

    裕王硬着头皮迅速啃光手里的馒头,拍拍手里碎屑潇洒地站起。

    他只是觉得晏珣呆愣的样子怪可怜,一时心软帮着吃掉……没想要臣子卖命啥的。

    半个馒头而已,不至于不至于~~

    晏珣装作若无其事:“一会儿回别院,我煮两碗面,殿下没饱再吃点?”

    “呃……好。”裕王觉得嗓子疼,但还是应下。

    如果是晏珣亲手煮的面,还是要尝一尝的。

    四舍五入当一回晏珣的爹。

    不知是不是错觉,来西山走走,裕王的胃口比平日好。幸亏他是男的,否则内侍们一定以为他怀孕。

    内侍田义……恍恍惚惚。

    王爷居然抢晏珣的馒头吃!

    难道府上的厨子努力方向错了,王爷就喜欢吃四合面黑馒头?

    晏珣煮面用的就是煤炉,比烧柴方便。

    常欢在一旁打下手,见周围没有外人,小声嘀咕:“特制煤炉比普通炉灶节省一半的蜂窝煤,早知道不卖煤炉。”

    “嗯?”

    常欢理直气壮:“节省岂不是降低咱们蜂窝煤的销量?”

    晏珣笑道:“你真不愧是四伯亲生的!这一次别说不会亏,就是亏一点也要送。再说,整个京城那么大的市场,还怕煤卖不出去?”

    有这一波免费赠送的宣传,占领市场完全没问题。

    常欢想想也是:“吃亏是福!我跟着送煤,尽可能送遍每一户人家。”

    “这件事办得好,以后让你去山西做大买卖。”晏珣笑眯眯地画饼。

    西山煤和山西煤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常欢做外管事、阿豹是内管事,其他养子打杂,最特殊的晏小六……不知跟谁学的不干好事。

    裕王吃了晏珣做的面,心满意足地在山上住三天。

    他看到成千上万的汉子挥汗如雨地墩蜂窝煤,像蚂蚁大军一样整齐有序,场面很壮观。

    “哐哐哐”一个个像莲藕的煤饼墩出来,看着就解压。

    热火朝天的吆喝声很有感染力,裕王手痒下场干活,一时抛开种种抑郁心事。

    他又看到一辆辆板车排成队,浩浩荡荡地拉着蜂窝煤进城。

    一个个黑莲藕走进千万家,在冰天雪地中给百姓带来温暖。

    “那板车……怎么有皇店的标记?”裕王眼尖地发现亮点。

    晏珣解释:“卢沟桥外那场地,从前是鞑靼瓦剌来京进贡的‘榷场’,需要大量板车运货。后来停止朝贡、榷场荒废,板车收在库房里。”

    “榷场”,就是贸易场所。

    裕王懂了,晏珣借用卢沟桥榷场办工坊,将这些板车清理出来废物利用。

    ……晏珣真是一个借鸡生蛋的高手,集中各方力量办自己的事!

    这不是首辅该有的素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