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京城俗语“烧不尽的西山煤”。

    “西山”是一个泛指。

    “京城以西之山,皆名为西山。亦太行山之支脉,峰峦重叠、古迹可观、风景宜人。”

    香山也属于西山的一部分。

    煤矿主要集中在宛平县西大谷山。

    晏珣这次去西山,计划住两三天,带上阿豹、常欢和晏小四以及拖油瓶裕王。

    ……现在不跟裕王加深感情,难道等他变成皇帝以后吗?

    裕王轻易不方便出城,但去西山有充分理由……明宣宗朱瞻基喜欢游西山,写过一首《红叶》——

    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花马前看。朔雁南飞秋满天,千林红叶色相艳。

    ……

    他向祖宗学习,很合理吧?

    学不会宣宗斗蛐蛐的秘技,学会宣宗游西山,也是“敬天法祖”。

    理由太充分,连老师高拱都无法阻拦。

    可是出城之后,他们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美景。

    只有太平盛世的人,才有心情欣赏风花雪月。

    宛平和大兴属于顺天府管辖,天子脚下居然有百姓饥寒交迫、过不了这个冬天。

    其他地方呢?简直不敢想象。

    他们到宛平县,看到路边设着一座座粥棚,县令和差役主持着施粥,饥民扶老携幼在寒风中排队。

    裕王脸色沉重:“户部开通州军粮仓赈济灾民,就是这些粥吧?咱们也来施粥?”

    难怪高先生批评他不该吃黄瓜……百姓饥寒交迫,皇子还吃洞子货,这大明要完。

    晏珣早已看过这场面,镇定地说:“我们到西山煤窑去,我以另一种方式赈济灾民。”

    往年冬日也有灾民,但没这么严重。

    似乎上天也在跟这个帝国作对,天灾人祸不断,天气越来越冷。

    历史上每一次气候变冷,都伴随着草原民族南下、农耕民族浩劫。

    他们轻车简从,没有大摆王爷仪仗,悄悄地穿过宛平县城。

    如果摆出裕王仪仗,只怕被灾民围满……活不下去的人,还在乎失仪吗?遇到肥猪就宰!

    晏家的上南坡窑是从罗家手里名正言顺获得的。罗娇娇嫁给常欢,嫁妆里又有几个小煤窑。

    因此,晏家俨然已经是西山煤的大户。

    晏珣说:“我们之前把散煤拉到卢沟桥外的货场,在那里做成蜂窝煤直接送进城。现在要扩大生产,就在西山这里做。”

    扩大到什么程度?

    马车行到山脚下,有轿夫抬着轿子来,请裕王上轿。

    裕王见随行众人都是步行,也想走路。

    晏珣摆摆手:“雪天路滑,殿下还是坐轿子吧!我们走惯的,不妨事。”

    “听你的,只为不耽误大家的时间。”裕王从善如流,又叮嘱:“你们都小心些,莫要摔伤。”

    这个时候的裕王,真的是一个体贴臣子的好皇子。

    进到矿区,已经是傍晚时分。

    远远的,就听到沸沸扬扬的说话声、干活吆喝声。

    一堆堆的黑金一样的煤山煤海中,乌压压的人群举着锤子哐哐当当干活,场面可谓震撼。

    “这么多人?”裕王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