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徐渭出来打听消息,没等开口,就被热情的街坊包围。

    “这位老爷贵姓?您白白胖胖,一看就是京里出来的。跟咱们晏状元是同僚?”

    “人家说翰林院里都是状元、榜眼、探花,老爷也是状元郎?”

    徐渭:……扎心。

    晏小六笑眯眯地拿出钱袋,给大伙儿散喜钱。

    街坊们顿时一拥而上,好话不要钱地往外倒。

    钱多钱少不重要,领一个铜板回去,用红绳串好,挂在儿孙脖子上。

    不指望三元及第,随便中个秀才举人,像那位徐老爷一样白白胖胖就行。

    远近几条巷的人听说状元回家散喜钱,连忙赶过来,讨喜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不白拿钱,七嘴八舌分享消息。

    “晏老爷在屋里头?小心烧坏的房梁砸下来!”

    “这老屋弘治年间盖的,知道称不上翰林老爷的身份,自己烧起来,想让老爷盖新房。”

    “……依我看,是小偷得知晏家发达,半夜来偷东西,撞倒灯台起火。”邻居张婶煞有介事,“早几日有个绿豆眼的货郎窜巷子,我看就是贼。”

    此言一出,常聚巷口交流情报的三姑六婆们顿时得到启发,都在说自己的发现。

    那个货郎面生,一定是来踩点的!

    听口音,有点像松江府人,该不会是倭寇吧?

    徐渭暗暗记下这些人说的话。

    真真假假,让晏鹤年自己去判断,他又不是晏家的幕僚。

    晏鹤年走出来,再次感谢街坊们的热情,又说来日重建房子,还请大伙儿吃安宅酒。

    街坊们哄然叫好。

    有小孩子馋席面,蹦蹦跳跳鼓掌:“状元年年盖新房,咱们年年吃安宅酒。”

    晏鹤年:……谢谢你啊。

    街坊们知道状元郎还有事,说笑着散去,又在心中暗骂这火不会挑时辰。

    晏老爷要是住在仓米巷,还可以多亲近。

    别小看这点亲近。

    将来自家小子去府试院试,跟主考官说“学生跟晏翰林比邻而居、常来往的”,主考官兴许酌情录取。

    让人回去高邮湖传信,晏鹤年在汪家又住两晚,谈天说地就是不提火灾。

    别人越想他着急,他越淡定。

    过两天,他带着随从到码头,雇两艘船,后面一艘船放礼物以及刚买的酒肉。

    徐渭终于忍不住问:“我们现在去双河村?”

    晏鹤年微笑着摇摇头:“去高邮湖。今日让你见一见,‘我们’江湖好汉。”

    他是个低调的人,奈何胡宗宪和徐渭都想看他露一手。

    起火的事不急着查,没什么是晏半仙掐指一算查不到的。

    实在不行,请问土地爷。

    徐渭一听要进高邮湖,精神一振。

    高邮湖是一大片水域的统称,湖中有岛,岛上有寨,如《水浒传》中的水寨。

    湖边和岛上的湿地,四季轮转,吃不完的茨菇、芦笋、莲藕、菱角、芡实.....

    更是鸭子们的乐园,野鸭家鸭,成群结队在湖中划水摸鱼。

    其中万亩芦苇荡,盛夏时节郁郁葱葱,船行其中,如入迷宫。

    这样的地方,天然是水匪盗贼们的老巢。

    儒雅俊朗、风姿卓越的晏状元进高邮湖,岂不是羊入虎口?

    像徐渭这样的,更是做拨霞供的好材料。

    他们的船驶出不远,后面忽然接二连三跟着许多船,形成壮观的船队。

    徐渭张口结舌,半晌叹道:“晏兄真是高邮湖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