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经过阮公公的大力宣传,江北晏郎书画双绝可谓众所皆知。

    既然晏珣这么有兴致,张居正欣然同意。

    爬山没带纸笔,晏珣回家再画,此时认真观察张居正的相貌。

    张公美姿容是《明书》记载的,晏珣想的是:张居正的胡子黑亮飘逸、柔顺有光泽,莫非用的是飘柔?

    张居正捋着长须,分享经验:“胡须常用温水梳洗、保持干净,冬日需用特制的锦囊护须……小晏郎将来蓄须,必定也好看。”

    晏珣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

    来到这个时代,他知道男子蓄须有许多讲究,规矩各家不同。

    有的年过而立开始蓄须,有的长辈去世蓄须,有的人家则要当上祖父才蓄。

    京城有个姓金的富户六十多还没留胡子,因为他六个儿子没哪个给他生出孙子。

    为此,金老爷常常叹息,世道衰微、人心不古。

    究竟人心不古跟他留不成胡子有什么关联,难以分析。

    但他的妻子怀疑,必定是老金在外面干了缺德事,才有如此报应。

    说到保养,张居正又说:“你们带进京的香皂比宫廷内造鹅胰还好用,只是没处买。”

    晏鹤年笑道:“这事不难,等常欢成亲,我让他在西山煤窑那边办一个香皂作坊……不论挣多挣少,就给亲友用。”

    张居正高兴地预定。

    多年心愿一朝实现,更有闲情逸致美容美发。

    从香山回家后,晏珣认真作画。

    《三美图》?

    咳咳,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如此自恋?

    一涂一抹中,青山苍茫、天高云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家人凑过来围观,王徽笑盈盈地说:“这个是六哥,和张居正指点江山。坐在大石头上吃瓜的是小珣……你的腿边怎么有只黑猫?乌云没去啊!”

    “艺术作品,合理想象。”晏珣解释。

    爹和老张旗鼓相当,显得他有些多余,加上一只猫就和谐许多。

    晏鹤年欣赏一会,点头:“我儿的画就是好,改日请张居正题一首诗,可留作传家宝。”

    “我就是这么想的。”晏珣可狡猾了。

    士林传闻,张居正和高拱常常一起去爬香山,约定将来实现大事业。

    现在这个传说可以变成双晏和张居正……有画为证。

    王徽适时提出:“小珣帮我画一幅碗里的仙鹤,我要挂在卧房的墙上,时时可欣赏。”

    晏鹤年老脸一红,王妹妹真是爱极他。

    晏珣“啧啧”两声,后娘跟老爹秀恩爱,一点不把他这个继子当外人。

    话又说回来,此时的人续弦是常事。

    隔壁光禄寺珍馐署的刘大厨三任妻子八个儿女,幸亏光禄寺油水多,才能养得活。

    相比较而言,翰林院只有固定俸禄,难怪人家都说穷翰林。

    翰林院平日主要是写一些文书,或者轮班以备皇帝问询,空闲的时候泡一壶茶,一群人聚在一起吃瓜。

    严嵩的案子有新进展,首先被处理的是很会刮地皮的鄢懋卿。

    “鄢懋卿被抄家,抄出三百万两白银、珠宝古董十数箱,全部充入陛下内库,鄢懋卿流放边疆。”

    穷翰林们喝着茶,说起鄢懋卿贪腐,又愤怒又心酸。

    大丈夫当如是?

    “真的有那么多白银?负责抄家的人是谁?”有人意有所指,“这个差事可不容易。”

    手松一点紧一点,截流的就是自家的。

    晏珣连连点头,是这样没错,不信你问韦小宝。

    “当然是锦衣卫,这还用问?”一个老翰林叹息,“应该让我们去旁观以儆效尤。”

    呃……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钱,想看看会不会亮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