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晏珣一路在想着大明金融的问题。

    大明到嘉靖年间,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出现多种金融形式。

    进行银钱货币兑换的钱庄、进行汇兑业务的票号、抵押贷款的银铺、典当行等等。

    有没有可能,以国家名义整合这些业务,成立大明银行?

    总不能……国家的信用还不如徽商吧?

    找个机会,与很会编故事的裕王殿下探讨。

    回到扬州会馆,却见裕王府的小太监田义也在。

    田公公热情地说:“等探花郎好一会儿了,我来帮你们搬家。”

    “我爹找好房子啦?”晏珣诧异地问。

    当初回高邮找地方住,爹愣是磨磨蹭蹭好几天。

    现在说租房立刻就租好,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晏鹤年跟王徽一起收拾行李。

    他进京赶考带的行李不多,但这些日子陆陆续续添置不少奇奇怪怪的东西,会馆的小房间都快塞满。

    有些东西比较惊人,得亲自收拾才行。

    见晏珣回来,他招手:“我的已收拾好,你们几兄弟也整理一下。”

    晏珣问:“新家在哪里?”

    “得感谢小田公公,帮我们在皇城根附近的锣鼓胡同租的屋子。旧主人是个御医,屋子宽敞地段好。”晏鹤年笑着说。

    晏珣再次向田义道谢。

    说起来,跟田义熟悉后,他觉得这个名字有一丢丢耳熟,可能是万历年间的大太监。

    保持平常心,他将来肯定比大太监更威风~~

    田义笑道:“晏郎不用客气,你跟我们阮公公要好,咱是自己人。”

    晏家人整理好东西,雇马车、板车,在杨仲泽、汪德渊和田义的帮助下搬到新家。

    晏珣一进门就喜欢上院子里的两株腊梅,像《红楼梦》里雪中赏红梅、树下烤鹿肉,岂非人生乐事?

    晏鹤年也很满意,京城住房紧张,这样规整宽敞的四合院不好找。

    尤其前主人是御医,有一间制丹丸散剂的屋子,适合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代管房屋的中人也在,当场签好租房的契约,主动说:“你们家需要做饭、洗衣、收拾屋子的人吧?我可以介绍附近的帮佣,按月领工钱、不住在府上。”

    大明不许普通百姓明面上蓄奴,但市场需求客观存在。

    除了收“养子”、“养女”,最方便就是雇佣长工、短工。

    这事由王徽决定,她说:“劳烦您好物色几个手脚干净麻利的,厨子最好能做淮扬菜。”

    先雇几个人过渡,再去一封信,把留在扬州看家的小一到小六召唤过来。

    中人满口答应,又说:“门房也应该雇一个?老爷没有轿夫?我识得抬轿子的,长期雇佣更实惠。”

    “行!”

    “卖煤的、卖柴的、送水的需要吗?我还知道有一家羊肉床子,可以送货上门。”

    晏家还有什么好说呢?

    当然是既要、又要。

    中人喜滋滋地离开,晏珣对田义感慨:“这个人真能干,市井间有如此人物。”

    田义说:“干一行精一行嘛!我就立志做三保太监那样的贤宦!”

    晏珣揽着田义的肩膀:“兄弟有志气!今天我先收拾屋子,改天请你吃饭。”

    田义摆手:“你忙吧!不用客气。你最近都在考试,没去见阮公公吧?有空去看看他要紧。”

    东厂传闻,阮瑛多日不见晏郎,脸色有些郁闷。

    负心最是读书人?

    晏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