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二月二十八日,会试发榜。

    会试高中者称为“贡士”或者“中式进士”,也就是准进士。

    因为殿试通常不黜落人,只是重新排名。

    这些有身份的老爷不能傻傻的在寒风中等放榜,都是在会馆等报录人。

    住在学子居的举人,此时都到各地会馆集中,因为报录人会飞马到会馆报喜。

    各地会馆集中在城南一带,相互距离不远,哪家门口放鞭炮,其他会馆都听得到。

    会馆早早准备好摆排场的仪仗。

    《儒林外史》描述,准进士高中后“即刻在下处摆起公座来升座,长班参堂磕头”。

    ……嘿嘿,没当上官,官架子先搭起来。

    众举人心不在焉地议论那公座,有说看起来不结实的,也有议论一会儿谁可以坐上去。

    “我反正不想坐,看起来怪怪的。”有人言不由衷。

    “我偏要坐!等这一刻等了十二年!”另一人仰头,“一会儿你别和我挤!”

    会馆掌柜一家很淡定,准备好点心果子看热闹……

    每三年一科会试,高中的落榜的,考生百态比戏台上还精彩。

    “听!是不是锣鼓声?”

    耳尖的人一说,其他人蜂拥而出。

    晏珣没有动,抱着乌云一边撸猫一边看人下棋。

    晏鹤年也没有动,拉着杨仲泽下棋……

    小杨平时又菜又爱琢磨,这次一反常态,每一步落子飞快。

    “晏叔祖,我真的不能再下!我要出去看榜!”杨仲泽急得跳脚。

    晏鹤年老神在在:“急什么?从后面往前报,我们肯定是最迟出的。”

    “话不能这么说……”

    一阵响亮的锣鼓声打断了杨仲泽的话。

    外面已经议论纷纷:“停在哪里?天啊!报录人停在我们扬州会馆!”

    “捷报!南直隶扬州老爷,杨讳仲泽,高中壬戌科会试第三百名,金銮殿上面圣。”报录人高声唱道。

    “噗!最后一名。”

    杨仲泽愣住,随即撞翻棋盘冲出去,大喊:“是我!是我!不会有错吧?”

    众所周知,会试排名不那么重要,他现在是三百名,说不定殿试逆袭一甲呢?

    也许皇帝认出他是失散多年异父异母亲兄弟?

    一切皆有可能。

    其他人纷纷恭喜:“是杨老爷!恭喜你高中,可以殿试面圣!”

    眼看杨仲泽欢喜傻了,一表三千里的表叔晏珣出来代他发喜钱、打发报录人。

    会馆掌柜站起来,拍干净手里的糕点碎屑,指挥:“快!请杨老爷升座!长班出来磕头!”

    众人抬着杨仲泽到临时设的“公座”,请来的“长班”吆喝着“升堂”,然后齐齐参堂磕头。

    这头不是白磕的,准进士老爷得给喜钱。

    杨仲泽还是一副魂飞天外的样子,晏珣继续掏钱帮他赏“长班”。

    “魂兮归来!”晏珣重重拍打杨仲泽一下,“你家祖宗这一次很努力啊,今年清明加猪头。”

    “加,必须得加!”杨仲泽喜滋滋地说。

    他要求不高啊!

    哪怕是同进士,也可以高宗耀祖,胜过归有光蹉跎半生。

    他热泪盈眶,勉强镇定地对众人说:“诸位兄台,在下先中一刻,诸位必定比我名次高,稍后一起庆贺。”

    会馆里其他考生应付着,恭喜的话言不由衷,紧张得笑容僵硬。

    汪德渊跳得最高:“又有锣鼓声响?放鞭炮?我出去看看是哪家会馆……”

    他虽然没参加考试,但他比谁都积极。

    南直隶同乡这么多,只要有一个人中,四舍五入就是他中。

    这么一算,汪公子中进士概率最高~~

    “陈文燧,江西临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