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匣子里除了两本可疑的书册,其他都是闪亮亮的玻璃珠,还有两面玻璃镜。

    “满意你看到的吗?”晏公子抱着手臂,邪魅一笑~~

    汪德渊拿起玻璃镜照了照,高兴地说:“满意!太满意了!这样的镜子才好化妆!难怪人人都说珣哥发财了!”

    “人人是谁?”晏珣问。

    “呃……人人是我。”汪德渊嘿嘿笑着,“玻璃珠还罢了,玻璃镜可不便宜。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是想奸还是想盗?”

    晏珣翻白眼反问:“你是值得我奸还是我盗?”

    他乡遇故知,好歹互损两句。

    晏珣自家烧玻璃才知道,元代就有官办“琉璃厂”,明代玻璃器皿已经很常见,不算奢侈品。

    像扬州盐商顾家,用五色玻璃做窗户。

    但玻璃镜子的技术,还被洋人垄断着。

    谁家姑娘出嫁有一面玻璃镜,那真是可以吹很久。

    要是等身玻璃穿衣镜,得贾宝玉这种层次才能拥有。

    晏家的玻璃镜不愁卖,但大客户谁嫌多?

    晏珣送汪德渊镜子,想让贤弟做代言,介绍一些南京城的肥羊。

    汪德渊听了,眼珠转了转:“这种好东西,得按洋货价格卖。你给我一个底价,然后我自己卖……最后卖多少,你不用管。”

    “你还想做中间商挣差价?”晏珣瞪大眼睛。

    汪德渊理直气壮:“亲兄弟明算账,不然我白替你吆喝?包在我身上,你省心省力不好?”

    晏珣想,爹娘虽然有销售渠道,但做生意要未雨绸缪,多开拓一条渠道,可以分散风险。

    “行吧!既然是兄弟,这种好事就便宜你!”

    两人一本正经地商议价格、提货方式,最后还签订契书,做起买卖来像模像样。

    说起来,明太祖朱元璋曾制定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包括商人及后代不能科举等条例。

    但到了中后期,士绅经商者比比皆是,商人子女同样科举入仕。

    比如徐阶是松江人,当上首辅后徐家垄断了松江棉布产业;

    再如晏珣的便宜师兄、状元郎陈谨的父亲陈伯亮是开米铺的。

    “这两面镜子是送给我的,不算钱吧?”汪德渊再次确认。

    晏珣爽朗摆手:“送你的!第一批做出来的镜子,我都没舍得卖,特意留了两面给你。”

    才怪……卖剩下的。

    汪德渊很感动:“不愧是好兄弟!咦……这两本是什么?”

    “你不是给我寄国子监乡试训练题吗?我怎么能不想着你?”晏珣笑眯眯地说,“其中一本是刚印的《唐宋古文选集》,另一册是我画的……”

    汪德渊立刻翻开画册,越看越高兴……翻页动作快,图中的人动起来。

    画中人分明是他的脸,贱兮兮的笑容独此一家,正在一夜七次。

    每一页都有一只三花猫在不远处呼呼大睡。

    骚气十足。

    “哈哈!你不是备考乡试,还有空给我画这些?”汪德渊眉飞色舞。

    “咱们是兄弟嘛!”晏珣拍了拍汪德渊的肩膀。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德渊贤弟也是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