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走向知府衙门,晏珣不禁想起第一次见上一任知府石茂华的情景——进去就问他认不认识通缉犯。

    吓死小生了~~

    现在这个知府大人眼光很好,取他为府试案首,想必不会这么离谱。

    晏珣跟着李师爷从府衙东侧门,即“喜门”进入,这个门供府衙官员及亲随出入。

    他们径直走到二堂,即知府日常办公场所。

    “府尊,晏珣带到。”李师爷恭恭敬敬地说。

    晏珣跟着行礼:“学生见过知府大人。”

    知府神色淡然地摆摆手,打量着眼前的小秀才,一时没有说话。

    去年取中晏珣为府试案首,他还给朝廷上了一道“祥瑞”的奏折,后来晏珣又拿下院试案首,可见他眼光没错。

    ……如果晏珣出了事,岂不是说他有眼无珠?

    知府举起一幅画像,盯着晏珣说:“你仔细看看,是否认识画中人?好好想想,不必急着回答。”

    晏珣:……又是这句?我跟通缉犯有缘?

    他定了定神,仔细看画像。

    咦?

    这位好汉有些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

    “启禀大人,学生不认识此人。”晏珣慎重回答。

    “确实不认识?”知府问。

    晏珣把头摇成拨浪鼓,又迟疑地补充:“虽然不认识,但觉得有些眼熟。”

    爹肯定有事情瞒着他,就是不知道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得小心点才行。

    知府笑了笑,招手让李师爷上前,“你看看,画中的人跟晏珣像不像?”

    李师爷小步急趋上前,认真看了一会儿,诧异地说:“眉眼确实有些像。但画像毕竟不是真人,看得不清楚。”

    知府笑道:“这是台州送来的,此人自称扬州高邮人杨世安,是晏珣的舅舅,给官军通风报信。”

    李师爷恍然大悟:“难怪和晏珣有些相似,都说外甥像舅。”

    带路党啊!

    晏珣目瞪口呆……你们这是先入为主啊!断案还能这样?

    他连忙说:“学生确实有一个舅舅,离家出走多年。我自幼没见过他,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知府微微点头:“杨世安也是这么交代的。那么你可知,他这些年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晏珣一问摇头三不知。

    “那令尊呢?有没有说过什么?”知府接着问。

    他之所以找晏珣来,就是想着年轻人不会说谎;晏鹤年那人一看就是老江湖,口里没有一句实话。

    晏珣叹气:“我爹一提起舅舅就气呼呼的,说是别让他逮到活的。若是逮着了,非让舅舅跪在外祖父母面前忏悔不可。”

    知府“嗯”了一声,半晌沉吟不语。

    这是玩年轻人的心态,撑不住的就会说错话。

    晏珣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紧张地捏着衣袖,连声问:“我舅舅……他报信?他跟倭寇有联系?他参与了这次台州之战?受伤了吗?”

    少年郎的神色惊讶又紧张,眼眶微微泛红,透露内心的纠结担忧。

    那一双大眼睛,泪汪汪跟受惊的小鹿似的。

    知府不禁有些心软,放缓语气说:“此次大战,官府的号令有一条,不轻易杀胁从犯,能招降的尽量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