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女方答应了婚事,接下来一应流程都有官媒指点,包括纳采礼、聘礼,都由官媒沟通商议。

    晏珣原本还担心,王姑娘看起来挺有钱的,族亲必然都是一双富贵眼。

    到时候自家出不起聘礼就不好看了。

    没想到,商议聘礼、嫁妆时,对方却很通情达理。

    王家长辈说:“咱们家的规矩,嫁女重人品,勿索重聘。大晏相公人品出众,打着灯笼都没处找!”

    金印不知有没有,反正到晏鹤年手里也没用。

    ……把自家难惹的老姑娘嫁出去,也算嫁祸吧!

    谁家有个二十八九还不嫁的老姑娘啊!

    晏鹤年人到中年再次做新郎官,心里只想着三十六计,美人计、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深入浅出……

    至于种种琐事,一概不操心。

    晏珣问他什么事该怎么办,他说:“你问我?当初我和你娘成亲,都是你祖父祖母操持的,我就等着迎亲进洞房。”

    晏珣:“……行吧。这回我就当一次你老子。”

    晏鹤年哈哈笑道:“你有了经验,以后你自己成亲,就可以自己操办了。”

    晏珣点点头,走出几步才觉得不对劲……到他成亲,难道不是爹操办?

    所以,到底谁是老子,谁是儿子?

    摊上这样的爹真是没办法。

    说媒纳采之后,双方在婚书上签字,还有见证人证婚。

    见证人也是“媒人”,请的是当地有名望的人。

    男方这边请的是汪氏族学的山长李开先,女方请的是府学教授安如景。

    晏珣这才知道,原来王家跟安教授还有交情。

    顿时就有了新主意!

    他恭敬地对安教授说:“今后两家是亲戚了,家父的学业,还请您多费心。若他偷懒,您可以直接责罚,千万莫客气。”

    安教授笑道:“……你可真是大孝子。”

    这些话一般不是由晏鹤年的长辈来说吗?

    婚书到县衙户房落印,这就是有律法保护的婚姻。

    古人说“奔者为妾”,私奔的没有婚书,不被承认也不受保护。

    有了这份婚书,两家的亲事就是板上钉钉,再无更改!

    忙忙碌碌好些天,看着一笔一划写得工工整整的婚书,晏珣重重松了口气。

    他在椅子上瘫着,叹道:“总算是定下来了!帮爹娶了媳妇,我这个儿子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从今往后,你们好生过日子吧。”

    晏鹤年:“……是。谨遵我儿之命。”

    晏珣点点,接着训诫:“不管这件婚事背后有什么缘由,既然娶了人家,就要好好对待。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是。”

    “新娘子嫁妆虽然丰厚些,但我们不能惦记,还得自己努力……”

    “是!小珣啊!我真的是你爹,不是你儿子。”

    晏珣:“……啊,我就是说顺嘴了。”

    他就是觉得自己一手栽培的爹要卖出去了,心里乱乱的,非得唠叨一下才舒服。

    接着是请期。

    晏珣跑到扬州城有名的半仙处合八字、算吉日。

    这个道士竟然知道晏鹤年,笑道:“怎么不让令尊自己算日子?”

    “让他算?那他肯定觉得明日就是最好的日子。”晏珣认真地说,“您给算个吉日吧,成亲不能马虎。”

    道士:“……好。”

    算了一会儿,道士说这两个人的八字是天作之合,吉日有好几个,可以从中选一个。

    晏珣给过香油钱,又马不停蹄跑回家里。

    “跑进跑出的,先吃一碗炒米垫一垫,一会儿才吃饭。”晏鹤年心疼地看着儿子。

    晏珣边吃边说:“那个半仙说,你们八字相合,今后能够互相扶持、白头到老。既然是这样,我们也不用再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