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晏珣指着眼前的小溪,双目圆睁:“这就是你说的戏水?”

    晏鹤年轻轻拍了拍手中的瓜,反问:“不然呢?”

    “我以为……”晏珣汗颜,好吧,是他污了。

    这种时候,不是应该到新市河找个小姐姐鸳鸯戏水,放松放松?

    溪水不深,清澈见底,鹅卵石的河床上有成群的小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

    不远处几个小顽童在小溪里摸鱼戏水,屁股蛋白花花的。

    那就一起吧,谁还不是三岁零……多少个月的孩子呢!

    其实在村子里,天热之后,男人都是脱光光噗通进小河洗澡,谁也不会尴尬。

    父子俩把西瓜放进水较深的地方浸着,三两下脱掉长衫,顺手搓了搓晾在溪边大岩石上。

    秋老虎酷热,等夕阳落山,衣服也能半干,将就能穿。

    溪水哗啦啦作响,不远处的树林里,归鸟唱着欢快的歌曲,草丛里有虫儿吱吱。

    喧嚣中,有种抚慰人心的寂静。

    有间客舍里,有些考生没有回来,一问都说是去新市河了。

    常欢在客舍门口眼巴巴地站了一会儿,嘀咕:“六叔带珣哥去画舫却不带我,呜呜……做书童真难!”

    等我攒到钱,也要去画舫长见识!

    店家大叔眼珠转了转:“若不趁放榜前乐一乐,等放榜后,就没这个兴致了。还有谁想去的?我给你们介绍画舫。”

    考生百态,他是见惯的。

    他熟悉好些画舫,推荐有钱的风流才子过去,能得一些介绍费。

    一些原本没心思的童生听了他的话,不禁心动,“说得也是,乐得一日是一日。掌柜,你给我介绍一家好的,我日后给钱。”

    “好嘞!”店家开心笑道。

    客人勾肩搭背又走了一波,晏家父子迎着月色回来了。

    他们吃了西瓜,回来路上又吃了碗馄饨,此刻只想好好睡一觉……默写考试文章?睡饱再说。

    “六叔、珣哥,你们那么早回来?”常欢惊讶地问。

    ……难道那谁谁说的没错,像六叔这种年纪的,都是一盏茶功夫?

    晏鹤年和煦地说:“出去溪边洗个澡,凉快凉快就回来了。你吃过晚饭吗?路上见到有卖麻糍的,给你带了两个。”

    考试期间吃麻糍很吉利。

    据说有一个姓许的书生读书很用功,一天母亲将一碗麻糍放在桌上,收碗时发现书生脸上黑乎乎一片……

    原来书生错把砚台当蘸碟,吃了墨水麻糍。

    后来许书生中了进士,人们就觉得麻糍和进士有了关联。

    对常欢来说,他只要有好吃的就满意了。

    他负责看守行李,但不会饿到自己,三餐都让好朋友十一郎代买。

    这麻糍可以放着,夜里饿了加餐。

    “六叔,你对我真好!”常欢神秘兮兮的,“我昨晚梦见我爹在祖坟后面吃鸡,你和珣哥一定能中。”

    竖着耳朵听他们说话的掌柜:……吃鸡?祖坟?秀才?

    这是晏家的暗语吗?八杠子打不着啊!

    …………

    等待发榜的日子里,童生们很紧张,纷纷议论谁是案首、谁是五经魁。

    “晏珣舌战群雄那日,我就在现场。他若是案首,我是服气的。”张三大声说。

    另一个人转过头,“你们是同窗,你肯定偏向他。”

    “我偏向我自己!”张三没好气地说,“我也是治《礼记》的,我想晏珣有疏忽,我做经魁呢!”

    案首和大多数人不相干,他们只要排到一、二等就满意了。

    说起来,也不是所有秀才都能参加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