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太监低声急道:“娘子快谢恩!”

    杜若诗忙忙跪下磕头:“多谢陛下恩典,谢太后恩典!”

    凌清辉笑道:“起来吧,别忘了拿你的香囊。”

    太后淡笑道:“看来你很喜欢这些活泼的女孩。”

    凌清辉坦然答道:“儿子日日与朝政打交道,现在越发喜欢这些没什么深沉心思的人,相处起来轻松些。”

    太后倒是也能理解:“城府不深的人,虽然有些毛躁,但不会因为一两句话就记仇,确实相处起来更松快。”

    因此后面几组,太后也格外关注那些看起来舒展自然的女子。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宋静怡。”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韩向真。”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彭风起。”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玉田县,梁贤。”

    太后看第一排最左边的女子脸儿圆圆,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心有好感:“你叫宋静怡?”

    没想到被太后点名,宋静怡有些紧张,出列半步蹲身行礼:“回太后话,民女正是宋静怡。太后万福金安。陛下万福金安。”

    太后看了一眼凌清辉表情,笑道:“这声音倒是清亮悦耳。”将手中鹅黄香囊递给身边嬷嬷。

    宋静怡大喜:“多谢太后恩典,多谢陛下恩典。”

    梁贤身形修长,一身绯红衣裙叫她穿得格外大气,论理入选也不难,偏她小时候有个口吃的毛病,早已改正多年,今天一紧张竟然又犯了,一句话结结巴巴半天才说完,太后微微叹气,没有发话。凌清辉挥挥手,这组人便退下了。

    下组进来的秀女刚一入殿,众人便觉眼前一亮,那第二排最右边一个女子,生得高挑艳丽,一颦一笑,活泼灵动,在一众秀女中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样子。偏她眼神又清明,神态又端正,全无狐媚之气,虽然荆钗布裙,但气度从容,太后和皇帝都把目光投向了她。

    听太监唱名,这女孩是太平州慈恩府安阳郡人,名叫王碧玉。待唱名结束,太后便叫她上前问话:“你家里兄弟姐妹几人?以何为生?你平时喜欢做些什么?”

    王碧玉答话一板一眼,颇为规矩:“回太后的话,民女家里还有三个弟弟,父母都在本地大户人家做工。民女自幼给小姐当丫头,小姐需要裁剪衣裳,民女就做女工,小姐作诗弹琴,民女就陪着,也,也没什么自己喜欢不喜欢。”

    凌清辉笑道:“你女工如何?”

    王碧玉说:“民女入京匆忙,不曾预备女工,只是身上衣服都是自己做的。”

    太后便叫她再上前点,细看了看:“绣花的手艺倒是不错。你小姐学诗,那你会作诗吗?”

    “回太后的话,民女愚钝,只会读几句古人诗词,自己却做不出来。”

    太后看她诚实,既不回避自己出身,也不过分夸耀才学,觉得很满意:“背一首也行,我听听。”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王碧玉说,“这是民女最喜欢的一首诗,节奏明快,含义也好。民女常用来劝导幼弟记着父母的辛劳,好生用功读书。”

    能入京参选就是未入奴籍的良家子,给大户人家做活算不得什么污点,何况家里虽穷,却肯送孩子读书,太后赞道:“能读诗,又懂诗,已经很不错了。”示意嬷嬷将香囊给她:“往后在宫里,你可以尽情读书念诗,你父母也不必再那样辛劳了。”

    王碧玉眼含热泪,跪倒在地:“多谢太后娘娘大恩大德!”

    太后不由得慈心更重:“好孩子,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