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罗向阳体力不错,只是最初半小时不太熟练,后面就追过了赵初蕊几个女知青,进入到男知青的方阵。

    林自在能感觉到,所有知青都没像生产队员们那样,竭尽全力地干活儿,也许是他们想给自己保留一部分体力,也许觉得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也许,更是对这个地方依然没有归属感吧。

    当然,今天的林自在是竭尽全力了,依然保持着倒数第二的好成绩。

    一个小时后,就听有人说李家媳妇儿割到地头了,正往回割第二垄呢。

    林自在叹息,她一个小时连一百米都没割到呢。

    当然,有陈招娣在,她心理就能找到平衡。

    陈招娣正一边割地,一边抹眼泪,已经成了一个大花脸。最后干脆坐在垄台上不动了。

    七点半左右,一个八九岁的小子挎着筐来到地头,扯着嗓子大喊:“妈!吃饭了!”

    有三四个声音应声回答:“哎!好儿子!”

    小小子气得呸了一声“谁是你儿子!”

    李家媳妇指着几个妇女笑骂:“滚你娘的,少在这儿占我儿子便宜!”

    大家都哈哈笑,就这一会儿,他们就似乎充了电一般,又浑身是劲儿了。还边干活儿,边唠嗑,只有记分员过来巡查时,才能住口,或者说些背得滚瓜烂熟的斗志昂扬的句子。

    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送饭送水的,不是孩子就是老人,这些都是不用上工的闲人,在家里做好了饭,应时应点送过来,好让出力干活的能吃个热乎饭,上下工也都不用拎着饭盒饭兜来回走了。

    其实不忙的时候,知青们也会让值班的也回去做饭,但这半个月不行,劳动量太大了,他们都是早起吃完早饭再上工,带一顿午饭,晚饭则回去现做。

    大家也知道这样不太合理,可是一到农忙就总为干多干少吵架,尤其女知青矛盾更多。所以后来索性就大家一起累、一起饿着了。

    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笑呵呵地挎着一个元宝型的筐,朝着知青这边走过来,张春梅一见她,立刻加快了动作,闷头割黄豆。

    “春梅啊!你看大娘给你拿啥好吃的了?快来,歇一会儿再干!”那妇女在垄台上健步如飞,直奔张春梅而去。

    林自在停下来看热闹,离着有点远,但对于她来说,距离根本不是问题,只听张春梅凶巴巴地小声说:“我说一百遍了不要你家吃的,你咋就记不住呢!”

    妇女笑着说:“大娘就稀罕你这样的闺女,你不给我当儿媳妇,我也稀罕你。这个白面糖三角,我亲闺女都没舍得给她们吃,就给你留着了!”

    张春梅气得跺脚,“我不要!”

    妇女坚持要给,张春梅坚持不要。

    一时间气氛异常尴尬,林自在笑着喊:“这位大娘!啥好吃的啊?别只给春梅吃,也给我们分一分啊!”

    那妇女眼睛一扫,“啥好吃的?啥好吃的也不给你吃!瘦得跟猴儿似的没有二两肉,一看就是不能干活不能生,还想吃我家糖三角!”

    林自在也不生气,“就是没肉,才要吃糖三角啊!”

    林自在说着话,已经走到张春梅两人跟前,探头去看干粮筐,“大娘,那是啥啊?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