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伊德尔?”

    作为自小就学过蒙古语的帝王,康熙当然能听懂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寓意是好的,他也能从名字中体现对孩子的殷切希望。

    可,前提要明白,这个名字是太后用蒙古语起的,虽然是乳名,但一旦叫出来,那就意义非凡。

    康熙隔着屏风,沉声询问这到底是秀宁的意思还是太后的意思,两者之间堪称天差地别,甚至康熙已经脑补出若是太后强行开口赐名,那他就要去慈宁宫再探一探太皇太后的口风。

    “皇上莫要误会,这一切,都是嫔妾自己的意思。”

    秀宁说话,话音中带着明显颤意,“嫔妾怕了,能替皇上生下宁楚格与伊德尔,是嫔妾几世修来的福气。

    嫔妾如今不敢有过多期盼,惟愿他们两个孩子能平安长大。

    皇上,嫔妾私请太后娘娘赐名,是嫔妾冒失,还请皇上莫要为此气坏了身子,损伤龙体。”

    良久,康熙轻叹了口气,声音跟着软了几分,“你对两个孩子的慈母之心,朕已明白。

    赐名一事,既然你是这样想的,朕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伊德尔,那便用这个名字吧。”

    只要,你能明白用上这个名字,这个孩子未来失去的会是什么。

    康熙心里补充两句,眼神中也流露出可惜的意思。

    如今后宫一共两个阿哥,算上宫外的保清,这三个孩子,私心里,康熙还是一视同仁的(主要是保成的身体情况并不如表现出的这般健康),但秀宁如今这一手,算是隐晦断绝了伊德尔去争的机会,康熙是不会允许一个与蒙古走太近的皇子出格。

    这个时候,康熙也没想到他会在几年后将郭络罗氏生下的胤祺交给太后抚养,更没料到自己日后会活的很久,久到他如今的所思所想都通通失效。

    是啊,前两任帝王的短命让康熙隐隐觉得自己也会如此,谁又能开挂似的预料到后面发生的一切。

    康熙点头同意伊德尔的名字,消息顺着宫人传至后宫,自然引发无数猜测。

    有人觉得重视,有人觉得边缘,有人觉得寓意深远,有人觉得单纯名字……各种想法冒出,却无一猜对秀宁的打算与谋划。

    其实秀宁就是想用一个名字,以最小的代价串联起蒙古与他们的关系。

    比起将来郭络罗氏直接将生下的胤祺抱给太后,秀宁觉得她的起名做法,算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拉拢,既不需要亲儿子牺牲前途与婚嫁,也不太过依赖宁楚格联姻,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安排。

    “只是外面的传言不好听?”

    秀宁嗤笑,觉得这后宫的碎嘴子是真的不少,可能还是太闲,“好听不好听的,又能有几分真正落在我身上。

    随他们去吧,只要达成咱们的目的,其他一切都好说。”

    秀宁的大度不计较给启祥宫省了不少力气,孙嬷嬷全力照顾伊德尔,春雨则干脆屏蔽外面的是是非非,只专心照顾尚在月子中的秀宁。

    倒是寿康宫的太后,为此又是发了好一通火。

    毕竟有人明嘲暗讽,甚至还要牵连蒙古一脉,太后是不怎么管事了,但不代表她脾气好转。

    何况还有太皇太后那里,已经在心里隐隐认为伊德尔很可能是蒙古未来的人脉依靠后,她定然不能袖手旁观。

    有人出手制止住后宫的风气,原本浮于表面的喧嚣沉寂下来。

    伊德尔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满月宴,同时顺理成章的被养在秀宁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