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我家不急着用,不忙还不忙还。”

    徐杨氏一边说着一边将银子锁进柜子里。

    “文才叔,我今天来,还有一件事,不知村中可有良田,最好是靠近我家现在住的地方。”

    听沈柠月说是来买田的,徐文才吊着的心,才放进肚子里。

    “西山脚下那片有三十亩旱田,虽算不上良田,但也抵得住薄田。

    当初南风的外祖就想全买下来,可惜后来发生了太多事情,就只买了三亩田和一块宅基地。

    以前要七两银子一亩,今年年景不好,只要五两银一亩。”

    徐文才一口气将情况介绍,看向沈柠月,“不知你家想要买多少?”

    “那三十亩旱田我全要了,不知能否便宜些?”

    村长媳妇听了,心里一惊,脱口而出:“全,全要了,那可是要一百五十两银子哩!”

    南风家的媳妇儿来了才没几日,就如此大手笔地买田买地,宋氏还真是捡到宝了。

    看来,楚家没少贴补嫁妆银子,如此一来,小竹村谁还敢再小瞧宋氏一家。

    徐文才也是心里一突,整个小竹村还不到七十户人家。

    最多也就宋家老房和自家有十五亩旱田,五亩水田。

    其他人家都是十亩八亩的旱田,两三亩的水田。

    如今宋家三房一出手,就是三十亩旱田,这可是村子里头一份了。

    西山脚下那三十亩旱田,是村子里的集中地,卖地的钱归公账。

    有了这笔银子,每家差不多都能分上二两银,都用来买米粮。

    即使老天俩月不下雨,小竹村的人也不会饿死。

    “南风家的,如此,你可是咱整个小竹村的救命恩人啦!”

    “这样,那三十亩田我做主,四两银子一亩给你,一会儿我就喊人去给你家量地。”

    徐文才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但还是提醒了一句,“今年年景不好,但税收肯定还是要收的,不然你等过了春天再看看?”

    天昭国税收为十税一,西山脚下的三十亩旱田,好年景亩产三担粮食,三十亩田就需要缴纳九担粮食。

    按照今年这样的年景,保不齐连税收都收不回来,弄不好,还要倒贴出去九担粮食。

    一担是一百斤,按现在的市价算,粟米五文钱一斤,光缴纳税款就要五两银。

    “无妨,就麻烦文才叔了。”

    说着,沈柠月从怀中取出一百二十两银子,放到土炕上。

    她有空间在手,还能赚不到五两银子吗?

    村长媳妇看着白花花的银锭子,眼珠子都掉到土炕上去了。

    这宋氏就是命好,宋家三房怕是真要发财了。

    送走沈柠月,村长长叹一声。

    “多亏南风家的不是个小心眼的,没跟咱家计较,以后,你可小心着些,说话别总是没个把门的。”

    徐文才说了老婆子几句,转身出去找人给宋家三房量地。

    没一会儿的功夫,宋家三房买下西山的三十亩田,盖屋子的事情,就传遍了小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