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首先土这玩意儿随处可见,是不花钱的,其次麦芒这个东西,队里每年都会有很多,但却不怎么受欢迎。

    因为这玩意儿用来当柴火烧,会压火,导致在燃烧过程中冒出大量浓烟,而大多数人家的灶台都是建在屋里的,这个时代的房子高度又不高,有浓烟就散得很慢。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用这个引火。

    所以这玩意是任由村民们自己拿回家的,队上不会管。

    脱这些土胚,既然没有需要花钱的成本,那对他们来说,费的也不过就是一点空闲功夫而已。

    而对于对于农家人来说,空闲功夫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双方愉快的达成了协议,梁朝明很很痛快的先付了款,唐大伯当场就跟着他去了知青院。

    这个季节是夏季,炕盘好了晾上两天就能睡人。

    在这两天期间,梁朝明决定就用木板铺在地上,在地上打个地铺,白天的时候就收起来。

    反正按照唐大叔的预算,这炕小半天就能盘好,剩下来的时间就是一个晾晒的过程了。

    毕竟梁朝明要求的尺寸很小,首先是按照房子的横宽,大约在2米8左右,这是炕的长度,宽度梁朝明只要求了1米3。

    只要能睡他一个人就好,他可不想因为盘的太大了,等到知青院住不下的时候,有人进来跟他挤。

    1米3这个宽度就刚刚好。

    至于长度,多出来的地方正好放两个炕柜。

    在一番实地考察之后,梁朝明又加了五块钱,让唐大叔在灶台上方给搭个能遮风挡雨的简易灶房,当然还是包工包料。

    见梁朝明领了位当地的大叔在那里比比划划,说的热闹。

    魏长江很快就凑了上来,认真的听着两人之间的谈话。

    等到两人终于敲定了计划,魏长江连忙跟着开口说,自己也要请这位大叔帮忙盘个炕,至于灶台嘛,他就不垒了。

    他准备跟那些知青一起吃饭,毕竟魏长江觉得自己根本没点亮做饭这项技能,所以还是跟着大家伙吃个现成的吧。

    唐大叔自然是满口答应,说给梁朝明垒好了,魏长江那边马上就开工。

    不过也特别说明了,现在白天要上工,只能在下工后来做,两人自然也没有意见,现在离着冬天还早着呢。

    第二天中午下工后,唐大叔就带着儿子拖了辆板车,将材料都拉到了知青院里。

    傍晚下工后,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就带着两个兄弟和一个儿子,一个侄子,过来知青院这边盘炕垒灶台了。

    毕竟都是做惯了的,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炕已经盘好了,灶台也已经初具雏形,只需要明天傍晚下工后带来,忙活一傍晚就差不多了。

    而梁朝明在上午的时候,就跟着众知青一起,去大队里领了队上借给他们的粮食,随后回去往房间里一放,就去县城了。

    当然其他新来的知青也都一起,毕竟按照大队上的规定,新来的知青可以休息两天,该买的东西去买一买,该整理的东西也整理一下,两天一过就要正式上工了。

    梁朝明最想买的当然就是锅。

    不过他并不知道黑市的位置,只能去供销社碰碰运气。

    供销社里果然大小锅都是有的,不过都要工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