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时只听徐氏义正言辞地赵氏说道:“她还愿意喊你一声三婶,喊你那女儿一声姐,那是念着旧情,还当你们是长辈。但你们也别欺人太甚!她如今是我家的人!以后你们就当不认识吧!路上见了也别多说什么,我不愿她和你们认亲!

    至于断亲文书,我自会找里正料理!你们家里,老身听说是有读书人的,为了你家读书人的名声,你们也别在村里乱说我们香草和她爹不好的,大不了就是走一趟县衙,上告争产的事。老身在皇城呆了几十年,这点能力和见识还是有的!我家香草跟前还有她爹留的遗嘱文书呢,我是知道的!上告,我们也不怕输了那官司!”

    徐雅没想到徐氏会如此维护自己。

    接着,徐氏又说:“我让正堂办的事,你回去告诉他,且先不必办了!”

    徐雅怔愣一时后擦干眼泪,哄了什么都不懂,但因她们哭泣而有些吓着的小元宝。

    他太小,却敏感地感应到大人的情绪,这会正不安地瘪着嘴,打算哭呢!

    正堂又是谁啊?

    “好,说得好!官司就算输了又如何?怎么的事情也传开了。苛待孤女,他们家的读书人名声也别要了!”方才那二大娘开口叫好,随后坐去了徐雅身旁,安慰了她一些话。

    赵氏母女因徐氏威胁的话,怨恨地看着徐雅,却不敢再说什么。

    她们是还需顾忌他家那考功名之人呢。

    原来,家中有读书人对徐雅的处境来说,还挺好的,最起码能防御了极品的亲戚。

    读书人品性若有瑕疵,一个村还好说。

    若是徐雅狠心将争产之事告去县衙,她们家名声坏了,他家的读书人前途也会尽毁。

    打蛇拿三寸,徐氏倒是抓住了这话精髓。

    至于徐雅有没有那遗嘱文书留存,她估摸着有,便那样说了吓唬赵氏,倒是真没问过徐雅有没有的。

    徐雅擦干眼泪,接受了那二大娘的好意后,她便再无话。

    自此,这旧事才有了公论。

    那二大娘姓孙,徐雅便叫她孙大娘。

    她心情不好,徐氏便想接过元宝,不许元宝缠磨她。

    不过,不因他人的错误而影响自己,徐雅很早就明白了这道理。

    她很快收拾了心情,没将元宝给徐氏,还是自己继续带着了。

    北下关村离镇上挺远的,他们大概早起六点多出门,快两个时辰后才到镇上,那时有个十点左右吧。时间都是徐氏估摸的,徐雅觉得差不多。

    为此,路上她们不搭牛车还真不行,尽管牛车也慢。

    牛车一人收两三文不等,徐雅和徐氏坐车便被收了三文,元宝小孩子不收钱。

    离着镇上还有一个多时辰的路时,上车的人都是两文。

    下车后,孙大娘和徐雅又交代了两句话,提起她跟了后娘走时,她那舅舅曾来村里找过她。后来不知她那叔伯和她舅舅说过什么,她舅舅便再也没来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