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且说这封书信射入茫茫夜色之中,很快就被巡营的卫兵捡到。

    卫兵看着箭头上绑的书信,知道是关隘内有人想要泄露军情,不敢耽搁,急忙把信件呈了上去。

    信件几经运转,最终落到了周平的案上。

    周平自从淮南道战事结束后,就被李正阳调回了广阳道,担任了副都督,协助周大协防广阳道。

    光州道的战事一起,李正阳就命令周大和周平两人从广阳城进军,威胁武胜关,协防李正阳这一路大军进击光州道。

    周大当即命令周平率本部兵马五万,进军武胜关下,与刘睿对峙。

    双方这一僵持就是两个月,期间刘睿数次挑衅,周大只是让周平按兵不动。

    士兵们除了每日吃好喝好,日常的训练外,再没了其他活动。

    五万大军在这个狭窄的通道一待就是两个月,其中的愤懑可想而知,特别是周平,要不是念在周大是他的老上司,恐怕早就率人寇关了。

    李正阳出兵时,就曾叮嘱过两人。

    周平性格火爆,万事要听从周大的吩咐,不可轻举妄动,除非关隘内有什么变化,否则万不可贸然寇关。

    就这样周大在这里每天都要收到一堆请战书,但周大丝毫不为所动,对于这些请战书,看都不看,全部都收了起来。

    后来周平闹的太凶,周大虽然是都督,但实在不好抑制。

    周平和荀二从李正阳还是个大头兵时就跟着他。

    在北府军中,荀二和周平虽然不是地位最高的,但二人绝对是李正阳最信任的人。

    有这层关系在,周大也不敢过分压制周平,于是命令使者带着战书向李正阳千里请战!

    李正阳接到战书后,笑了一下,看都没看,全部扔进火盆取暖。摘下腰间的宝刀交给使者,其中的意味也就不言而喻了。

    使者带回宝刀后,周大捧着宝刀传阅诸军,此后再也没人敢提寇关的事情了。

    此刻这封信摆在周平的案上,周平也懒的看,当然他也看不懂。

    周平跟荀二不同,荀二家中排行第二,也读过几年书,后来广阳道因为连年战乱,荀二的父亲和哥哥先后战死。荀二只能出来做事,赡养老母,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被抓了壮丁。

    周平是穷苦人家出身,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因为战乱失散了。

    周平从小就跟一群地痞流氓生活在一起,尽干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

    后来广阳城被林小莹包围了。

    周平也跟李正阳一样,被临时抓了壮丁。

    别说读信了,平时签署公文都需要军中文书读一遍,他再写上自己的名字。

    李正阳也多次劝周平读点书,周平都以军务繁忙,给推托了。

    就这样等周平在文书的指点下,处理了所有的公务,桌上也只剩下了一封信。

    周平打开信,看了一下,顿时眼前一抹黑。

    上面虽然只有几十个蝇头小字,但周平瞅了半天,愣是不认识几个。

    “伯玉先生,你看看这写的啥。”

    周平急忙把书信递给了旁边的文士,言语甚是恭敬。

    虽然周平不喜欢读书,但是他却十分的尊敬读书人。

    特别是他手中的幕僚都是梁仲儒亲自选拔后,推荐过来的。

    叫伯玉的文士接过书信看了一眼,随后脸色变的古怪了。

    “将军,这是关隘内发来的密信,有人想要跟我们里应外合,献出武胜关,诛杀朱友祯!”

    周平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哦,具体说了啥?”

    文士清了一下嗓子,缓缓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