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紫禁城*文华殿。

    静静地伫立着,阳光透过飞檐的缝隙。

    洒在雕梁画栋之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太子朱佑极站在殿内,他的目光如炬,直射向前方跪拜的老将——毛忠。

    “毛忠,本宫单独召你前来。

    你可曾想过其中缘由?”

    朱佑极的声音中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

    北军左都督毛忠,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脊背依旧挺直:

    “臣愚钝,未能领悟太子爷深意!”

    低首回答道。

    朱佑极缓缓走到毛忠身边,望着他苍老却依旧英武的面庞,缓缓开口:

    “你的原名,哈喇,本族曾随洪武皇帝归附大明,你的祖父为国捐躯。

    你的父亲骁勇善战,而你,更是随太宗文皇帝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

    这些,本宫都铭记在心!”

    毛忠听到这些,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知道太子爷这是在肯定他的忠诚与功绩。

    深深地磕了一个头,声音略带颤抖:

    “太子爷对臣之恩,如同天高地厚。

    臣永世难忘!”

    朱佑极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本宫今日与你提及这些。

    是想告诉你,你的付出,本宫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此次出征,本宫希望你能够保重身体,平安归来!”

    毛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请太子爷放心,臣定当不负所望。

    凯旋而归!”

    朱佑极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转身回到龙椅之上,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等你凯旋。

    本宫不仅亲自为你卸甲。

    还会为你们毛家册封国公之位。

    不过,本宫还有一事相问,你需实话实说!”

    毛忠闻言,立即挺直腰板,正色道:

    “请太子爷明示,臣定当知无不言!”

    朱佑极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心中的疑惑:“当年我祖父在土木堡之变中遭遇的困境,究竟是怎样的情景?

    你知道多少,便说多少!”

    毛忠紧咬牙关,狠下决心道:“殿下。

    臣这就坦白,当年的土木堡之变。

    实乃一场兵变!”

    朱佑极闻言,双目圆睁,急切追问:

    “难道是那些东林党的文人策划的?”

    毛忠缓缓摇头,沉声道:“不,臣是从当年也先的口中得知,这场兵变的主谋。

    乃是宣府守将杨洪!”

    “宣府?杨洪?”

    朱佑极露出疑惑之色,道:“我记得太宗文皇帝在位时,宣府被誉为九边之首。

    九边总共有近九十万大军。

    宣府就独占十五万。

    然而自仁宗朝起,各地兵力不断削减。

    此时宣府不过几万守军,他如何能发动袭击我祖父的五十万大军呢?”

    毛忠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太子爷。

    虽然臣不知,您从哪里听来的五十万。

    可当年的京城。

    哪里能凑出五十万大军呢?

    即便是太宗皇帝时期,京城也绝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兵力。

    事实上,那时京城的军队总数不过二十多万,而且其中二十万正忙于湖广和江西的叛乱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