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吏部右侍郎王鏊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那么关于成化帝的死因呢?

    我们应该如何对外宣称?”

    工部尚书韩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就说他是在修道吞丹后意外身亡吧!”

    商辂沉思了一会,缓缓开口:“不可。

    我们不能再继续用那种老套的戏码了。

    万一后世的历史书籍,有人仔细研究。

    翻阅后,就会看到朱家皇帝的命运总是如此离奇,一脉相承都是因病暴毙而亡。

    毕竟这看起来实在太过虚假,老百姓是随波逐流的,好糊弄。

    官府说什么,他们就得乖乖听着。

    但官员和后世皇帝可不傻。

    不能毁了我们的名声!”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的天空。

    仿佛在寻找着某种启示:“我们需要一些新的理由,一些能让人信服的理由。

    就说,太子是偶然中落水。

    然后因病去世。

    朱家皇帝属火德,而水克火。

    这也符合五行的理论,不是吗?”

    王鏊闻言,双眼立刻闪烁出锐利的光芒,点点头,赞叹道:“阁老,您的智慧如同繁星点点,这个方法既巧妙又高明。

    我们可以写成朱家皇帝是在落水后,因身体虚弱而不幸病逝。

    这样,即使有人怀疑,也会被我们精心编织的五行理论所迷惑!”

    兵部右侍郎刘大夏的声音,如同古道边的深泉,缓缓流入众人的耳中:

    “这奏疏写得很好。

    按照这个方向继续。

    不过,你们似乎遗漏了一桩要事。

    虽然那事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

    但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话语落下,仿佛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激起层层涟漪。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刘大夏所指何事。

    刑部尚书张蓥,眉头微皱。

    疑惑地问道:“刘大人,您所指何事?”

    刘大夏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然后缓缓吐出两个字:“袁彬!”

    商辂的眉头一皱,似乎想到了什么,迟疑地说道:“当年护卫英庙的袁彬?”

    刘大夏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说法:

    “没错,袁彬虽然已故,但他留下的那本《北征事迹》还在世间流传。

    袁彬曾是英庙身边的近臣,他的书中若记载了当年的真相,对我们来说将是个不小的麻烦!”

    商辂闻言,脸色一沉,认同道:

    “确实如此,那本书我们必须找到!”

    张蓥却有些疑惑:“袁彬在世时。

    都不敢透露半点当年的真相。

    难道他会在书中写下来,留给后人?”

    商辂却对此深信不疑:“会的。

    有些人生前不敢说的话,死后却会在书中留下痕迹。

    即使他们写得隐晦难懂,或者只在墓志铭中略提一二。

    也都是因为他们把真相憋了一辈子,死前想要警示后人。

    他们在世时,怕惹来麻烦。

    自然不敢轻易透露!”

    张蓥闻言,沉默了一会,然后问道:

    “那这本书现在在哪里?”

    刘大夏摇了摇头,神色凝重:

    “我们找了一年,仍无踪迹。

    袁彬的妻子王氏。

    可能是带着书籍藏匿了起来。

    至今,各地州府都没有上报过有关王氏的消息!”

    商辂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此事非同小可,你们立刻传令下去。

    一旦有人发现王氏或那本书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