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看着发射场的情形,原计划发射火箭,飞回森林公园是难以做到了。

    时隔三年,又是极寒的温度,组成火箭的大部分零件,都需要检查、更换。贸然起飞,且不说能不能飞的起来,搞不好变成个导弹了。

    不过马克有方案b,把火箭用飞艇吊回去。

    星舰加上下面的超重鹰助推火箭,起飞重量达到了5000吨,飞艇是吊不起来的。

    但可以拆开了吊。光是星舰,放掉燃料,只有120吨。飞艇的最大载重是350吨。一架飞艇能吊两艘星舰,还高高的,有富裕。

    这都是马克提前跟陈浩沟通后的结果。

    至于下面的超重鹰助推火箭,放掉燃料只剩下个不锈钢外壳,其实也没多重。下次多派两艘飞艇,一起吊回来就行了。

    陈浩算是看清楚了,以居民平均的身体素质来说,其中绝大部分人,基本上只能坐星舰去太空城了。

    地下的电磁弹射隧道还得往长了挖,至少得要500公里长,才能把加速度压到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照目前的施工进度,估计得要个好几年。

    加上社区人口规模这么大,日夜不停的往太空里射人,还真不好说能不能赶在坠月灾难前,把全体居民送上天。

    隧道施工陷入瓶颈期,没以前那么快了。

    挖掘5公里的隧道对陈浩来说小事一桩。

    挖掘50公里的隧道,对x来讲也不算难。

    但长度达到500公里,那难度可不仅仅是翻10倍那么简单了。

    其中的难度那是指数级上升的,原设计的隧道是笔直的,隧道不光是长,它还深。

    越往下,越难挖。挖着挖着,陈浩和x同时意识到,这么挖下去,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得已之下,只得把隧道增加一点点曲度。同时改变加速磁场方向,微微朝向地心,牺牲部分加速度,而补充约束载具的向心力。

    这样一来,计划挖掘350公里的隧道,就被延长到500公里。由于没那么深了,工程难度反而大幅下降。

    工程规模的评级,也被x从【不可能】,修改为【史诗级】

    还一个影响施工进度的就是,机械狗的生产几乎陷入停滞,数量不再增加了。现在超级工厂,基本上都在制作太空城组件、和星链卫星了。

    不是核燃料电池不够,而是显卡、芯片库存耗尽了。

    超级工厂的产能太大,前段时间全力生产机械狗,早就耗尽了陈浩的芯片库存。

    他可是从很早之前,就鼓动社区居民们,在外出寻找物资时,往回带电子产品。无论多老旧的型号,cpu、显卡、内存条、主板,他啥都收。

    积攒了成堆成堆的各类电子产品。

    可仍然供应不上超级工厂的消耗,它们迅速的变成了机械狗的组成零件。

    而且附近城市里,稍微有点规模的电子类商品仓储中心、货物集散地,都被陈浩摸过一遍。再想收集现成的芯片类资源,就得挨家挨户的去碰运气了。

    这种没效率的事,陈浩并不太愿意干,这是居民探险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