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金老板今天为什么愿意说这些不愿意提及的往事了。”

    陈阳拿起啤酒瓶给自己和金秀敏倒了一杯酒,开口又问道。

    金秀敏自嘲一笑,她脸上透着几分沧桑和悲凉之意。

    “也许是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吧,人们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每到这种节日,就会恨金光华入骨。

    我特意将娱乐城的名字取成金光华,并不是为了纪念他,而是为了让自己恨他。”

    金秀敏脸上的表情很快化为了平静,又淡淡的继续说道,“我是1970出生的,金光华那一年已经33岁,还在江淮晋临市一中教书,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出色的教书能力。

    但是他过的并不如意,因为他教得是政治课,而管教学的女副校长也教的是政治。

    那个女副校长不想要被金光华盖过风头,一直压着他,连一个教学组长的位置都霸占着,宁可自己兼任也不给他当。

    他在一中熬了将近十年,好不容易在34岁那年,校长打算让他当一个教务处副主任,把政治教学这一块全面管起来。

    女副校长跑去校长办公室大吵大闹,坚决不同意,还指着校长的鼻子骂。

    校长也没办法,因为她老公是财政局的领导,算是一个官太太。

    到了我三岁那一年,金光华连基本的蜂窝煤都不能解决。

    那个年代,蜂窝煤的重要性仅次于房子。

    有了蜂窝煤,烧饭才不用土灶。

    但是七十年代,是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普通百姓生活在的各种必需品十分紧缺,如果不想办法,生活就会非常艰难。

    蜂窝煤是按照煤本上的定量供应,卖完了就不卖了,根本没人管够不够烧的问题。”

    陈阳听到这里,心中不由得有些惊讶,金光华36岁还在一中教书,估计级别都没有。

    这家伙能在接下来短短二十多年时间,跻身正厅级,这难度非常的高。

    普通人从毕业刚参加工作开始,就算一切顺利,到了时间就能升迁,至少也得到50岁之后。

    金光华可是落后了别人十几年,还能在这么短时间爬到怀唐市一把手的位置,估计靠的就是歪门邪道。

    至于金秀敏说的煤本,陈阳也听说过。

    70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许多东西都是通过计划供应的方式进行分配的。

    这种供应方式涉及各种票证,如粮票、肉票和布票等等。

    煤本正是其中一种,它是作为居民购买煤炭的凭证和记录工具。

    一旦不够用了,只能到处求人,借别人的煤本去买煤。

    而陈阳听到这里,已然猜到金家为什么会连蜂窝煤都搞不定了。

    因为那个时候,煤本是单位发放的。

    金光华跟女副校长不对付,又不主动缓和关系,这个女人肯定在背后使袢子。

    果然,金秀敏端起酒杯将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她脸上浮现出了一抹讥讽之意,又开口说了起来。

    “那个女副校长故意在各种生活物资上卡金光华,搞得我们家里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我妈郑丹每天给他脸色,说日子没办法过,动不动就回娘家。

    日子上过得苦就算了,金光华回到了镇上的老家,还要被家里的那些弟弟妹妹,家里的亲戚和邻居嘲讽。

    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鸡就是鸡,不是凤凰,就算给了平台,鸡也只能趴窝,终究飞不起来。

    他老家如此,在我妈郑丹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