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37、燕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变革与挣扎

    惠公元年,齐高止来投奔。六年后,惠公宠爱多姬,在想要立姬宋为宠姬后,大夫们共同诛杀了姬宋,惠公害怕,逃到了齐国。四年后,齐高偃向晋国提议共同攻打燕国,攻入燕国的君主。晋平公同意了,与齐国一起进攻燕国,进入燕国后,惠公去世。燕国立悼公为君主。

    悼公在位七年后去世,共公继位。共公在位五年后去世,平公继位。晋公室处于衰落状态,六卿开始强大起来。平公在位十八年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的郢城。十九年后,平公去世,简公继位。简公在位十二年后去世,献公继位。晋国的赵鞅围攻范、中行于朝歌。献公在位十二年后,齐国的田常弑杀了君主简公。十四年后,孔子去世。二十八年后,献公去世,孝公继位。

    孝公在位十二年后,韩国、魏国、赵国灭掉了知伯国,分割了它的领土,三晋强大起来。

    十五年后,孝公去世,成公继位。成公在位十六年后去世,湣公继位。湣公在位三十一年后去世,厘公继位。在这一年,三晋被列为诸侯。

    厘公在位三十年后,攻败了齐国于林营。厘公去世,桓公继位。桓公在位十一年后去世,文公继位。就在这一年,秦国的献公去世。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文公在位十九年后,齐国的威王去世。二十八年后,苏秦开始拜访晋国,劝说文公。文公以车马、金帛赠送至赵国,赵肃侯接受了。随后他们约定了六国合作,成为盟友。秦国惠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燕国的太子。

    二十九年后,文公去世,太子继位,即易王。

    易王刚刚继位,齐国的宣王趁燕国丧,攻打了我们,夺取十座城池。苏秦劝说齐国,使他们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十年后,燕国的君主成为王。苏秦与燕国的文公夫人私通,担心被诛杀,于是劝说王使齐国进行煽动,以此来扰乱齐国。易王在位十二年后去世,由子燕哙继承王位。

    燕哙即位后,齐国的人杀死了苏秦。在苏秦在燕国期间,他与燕国的相子结婚,而苏代与子之有交情。苏秦去世后,齐国的宣王再次使用了苏代。燕哙在位三年后,与楚国、三晋攻打秦国,但未能获胜而撤退。子之担任燕国的相国,地位显赫,掌握决策权。苏代被派为齐国使者前往燕国,燕王问道:\"齐王如何?\"他回答道:\"必然不会称霸。\"燕王问:\"为什么?\"他回答道:\"因为不相信他的臣子。\"苏代的目的是激怒燕王以提拔子之。于是燕王非常相信子之。子之还给了苏代一百金,并听从了他的建议和指示。

    鹿毛寿对燕王说:\"不如将国让给相子之。人们称谓尧为贤者,就是因为他让天下给了许由,许由不接受,他有让天下的名声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现在王将国让给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与尧王行为相同。\"燕王遂将国家归于子之,子之的地位重要。另有人说:\"禹向益发授任,但在启人年幼时供职。待他年老后,又认为启人不足以承担天下重任,便将职位转给了益。

    随后启与益结成同党,攻击益,夺取了他的位置。天下认为禹之名声传于益,但实际上是让启自取其位。现在王说将国家归于子之,而且除了太子之外再无合适的人才,这是将名位归于太子而实际上由太子掌握实权。\"燕王遂收回了印信,将才过三百石的人民卖了,将实权移交给了子之。子之面向南行使王事,而哙老态龙钟,不再听政,只是作为臣子,国家大事都由子之决策。

    读燕国历史的文章,深感燕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其中的变革与挣扎,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从惠公时期的内乱,到悼公、共公、平公时期的纷争,再到简公、献公时期的动荡,燕国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与挑战。

    在燕国历史中,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纷繁。无论是惠公的宠爱多姬,导致国内政治动荡;还是齐国对燕国的侵略,使得燕国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又或是苏秦、子之等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对燕国政治的干预,都让人对人性的自私与贪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燕国人民的坚韧与勇敢。在困境中,他们总能振作起来,抵御外敌,保卫家园。例如,在齐国侵略燕国时,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在苏秦的劝说下,他们积极参与六国联盟,共同对抗秦国。这些事迹都展示了燕国人民的英勇与智慧。

    此外,燕国历史中的领导者们,无论是惠公、悼公、共公,还是后来的子之、苏秦,他们的决策与行为,都对燕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燕国历史的发展,既是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是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这其中,既有悲剧,也有喜剧;既有挫折,也有成功。这是一部充满变革与挣扎的历史,也是一部展现人性与勇气的的历史。通过对燕国历史的阅读,我对我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