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汉朝虎贲儿童团叽叽喳喳地开进了上林苑。

    一进军营,这帮半大小子就分成了几个小团伙。王家一伙,窦家一伙,将门后代一伙,刘家是最大的一伙,还有比较穷酸的烈属一伙。

    像秦去病这类“三不靠”的就比较尴尬了。

    王家不待见,窦家看不上。将门崽子只认爹,刘家只认王。剩下烈属一伙,说他爹还活着。

    最后,秦去病一怒之下自己成立了一伙。

    姨夫特批的一伙。

    相较而言,李敢就如鱼得水多了。进虎贲营之前,他就是将门虎子在民间的头,现在更是这帮孩子的“伙长”。

    几个小团伙里,王家、窦家的虽然嚣张但知书达理,一看就是贵族家的孩子。

    刘家的孩子都是“外地诸侯王进京”,基本沾点“乡里乡气”,面对这帮“权力中心”的孩子,自己的刘家姓氏多少显得“含金量不足”。

    将门虎子是最咋呼的,这些小子家里,不管房子大小,自个爹是什么级别,都摆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从小耳濡目染,手脚多少带点功夫。

    至于烈属一伙,脸上的沧桑和不自信透露出,他们都是一群从小没爹的孩子。

    这群根红苗正的童子军里,有些还离不开奶妈,到虎贲营,就是为了断奶。

    有些衣服还穿得不利索,一圈热身运动下来,裤子都不知道在哪。

    有些竹简拿惯了,拿不动刀枪,一套动作结束,把自己削得浑身是伤。

    还有更好笑的,以为虎贲营是动物园,自己是来学习各种动物,好回去打猎的。当得知要天天操练,未来还要上战场,一个个捂着裆,说要回去传宗接代,没空在上林苑玩命。

    作为期门军的预备役,刘彻很重视这批“半大小子”。所以,虎贲儿童团刚刚成立,他就下了一道严格的敕令。

    一日虎贲,终身虎贲。擅离者,自己被杀,老子夺爵革职。

    卫青宣旨完毕,这个不忿那个不服的童子军们立马老实了。

    走是不敢走了,入了虎贲就等于入了虎口。开始训练,所有人各玩各的,王家不跟窦家拍档,将门不和烈属合作,刘家跟谁搭伙看心情,秦去病谁都不搭理。

    这一下让总教习卫青犯了难,一盘散沙终归成不了军。真打起仗来,没等敌人瓦解,自己先起了山头。最后敌人不是被打死的,全是被笑死的。

    卫青为此,一筹莫展。这帮孩子中,除了自己侄子还真没几个他能得罪的。刘彻几次提出要检阅自己一手创建的虎贲营,他都不敢应声。

    这点小问题,当然难不住幕后军师秦去病。

    “混编。”

    秦去病在山下搬石头,卫青穿着将军制服来咨询,秦去病随便回了句。

    至于将军咨询民夫的奇特场景,民夫们为什么都不诧异。在上林苑待上一年半载,这个事就见怪不怪了。

    “混编?分编都能乱成一锅粥,混编不打成浆糊了?”

    卫青觉得不可行。

    “依高矮胖瘦,能力高低分成几个营,每月开展对抗训练,赢的报皇上嘉奖,成绩突出的孩子,喜报送达各家,不及格的也送达各家,你看看他们服不服。”

    “要不服从分配呢?”

    “那就抓阄。各营强弱天定,输赢靠自己。”

    结果没有意外——抓阄。

    混编的前几天,整个虎贲营比托儿所还热闹。

    有嫌对方脚臭的,有鄙视舍友睡觉打呼噜的,还有投诉有人大晚上“挠墙”的,还有由于尿床过界引起纠纷的。

    卫青看到虎贲营乱遭的场面,差点放弃了结婚生子的念想。

    采石场里热火朝天,车骑将军莅临咨询。

    来来往往,反反复复,秦去病都快没耐心了。

    “先比一场,拔河、接力跑随便整,输的给赢的晚上站岗。”

    卫青像取到了真经,恍然大悟地转身准备走。

    刚起脚,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什么拔河,接力跑又是什么超纲项目?”

    秦去病扔下手上的石头,顺便把肩上的褡裢甩给了同伴。

    “送佛送到西,帮人帮到底,走吧!”

    说完,秦去病拍了拍手,拉起卫青就往校场走。县丞点头哈腰地目送民夫秦去病和将军卫青远去。

    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

    秦去病把所有虎贲郎分成四个营。然后亲自上场,当了把童子军教官,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也教卫青,什么是接力跑,怎么拔河等等。

    为了拉近和童子军们的距离,他还安排了这些孩子最感兴趣的项目。

    打猎和露营。

    秦去病一如既往地钟情于撵兔子。李敢学他老子专挑老虎练手,试了几箭后,果断放弃了。

    到了晚上,搭起帐篷,点起篝火,四个营的虎贲郎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开始烧烤。

    几个起初打退堂鼓的孩子感慨,“也不难嘛,整日烤肉露营,也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