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北方的常年战乱,导致流民问题一直解决不掉。

    以辽东,也就是关外的流民最多。

    燕都,作为前朝的首都,也就是大都。

    再到现在的燕王府所在地。

    这里一直都是北方的最大城市之一。

    这北方发生了战乱,百姓丢了房子,地。

    自然而然的就要往南逃难。

    这逃难的地方,燕都自然是首选目标。

    以现在燕都为例,流民已经达到了上万。

    倒不是说朝廷不解决,也不是说燕王每日看到燕都里那么多流民不难受。

    实在是,这事儿想要解决太难了。

    解决流民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就一样,能让他们有饭吃,能自力更生就是。

    可这无比简单的问题,再现在来看,实在困难。

    地就那么多,你把原先的地分出去给这些流民。

    那原本拥有地的老百姓怎么办?

    特别最关键的是,这流民问题的根本在于北方战乱。

    你今天找个地方把这几千流民安置了。

    用不了半个月又来三千。

    好在的是,如今北方战事顺利,估摸着今年秋季大军就能班师回朝。

    到时候也能遣送这些流民回去。

    可如今才是什么日子?

    也不过二月份罢了。

    这剩下的大半年时间如何应对?

    这些流民全靠的是城内富商每日在城外开仓放粮。

    三天能吃上一顿稀的,那就算是好事儿了。

    而这么多吃不饱饭的灾民,自然也衍生出来很多问题。

    小偷小摸就不说了。

    有些饿的受不了,都已经要去截道了。

    若是真能解决流民问题,那可真是……

    想到这,燕王并没有高兴。

    这话要是自己大儿子说的,那燕王是要高兴的。

    自己大儿子办事儿那是妥帖,他说能,便就是能。

    可这话是自己这个二儿子说的。

    这顾高煦是什么德行,他这个当爹的还能不知道吗?

    从来都是没谱的。

    只不过,倒还是乐意听一听。

    当即燕王便是挑眉道:

    “你想怎么解决?”

    而顾高煦大手一挥道:

    “建厂!

    爹,伱刚才看到的东西,那都是来自齐鲁一个名叫泰宁城的县城造的。

    那里有个大大的人才。

    咱都跟他说好了,咱把地儿找好,他就来投钱建厂子!

    一个厂子光是直招,那就得好几千人!

    这还只是直接能招的人,最关键的还是这么一个厂子能够提供几万份活计嘞!”

    在泰宁城的时候,顾高煦可都看见了。

    那看的是清清楚楚。

    陆远那个厂子一建,这不知道拉来了多少人为陆远干活。

    就说泰宁城的那些供应厂子材料的铺子。

    那规模可都是翻了个番呢!

    就这些倒也算了。

    就说跟那厂子看起来不搭边儿的铺子,比如说衣服铺子。

    顾高煦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城东那家衣服铺子自己刚去的时候,那里面的伙计是一个。

    等自己在泰宁城吃喝玩乐了好些天,准备走的时候。

    那里面的伙计已经变成了六个。

    都是新招的。

    那因为啥?

    还不是因为那厂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

    这个三千人的厂子,光是肉眼看得见的,那就是几千号人。

    但肉眼看不见的,更多!

    到时候燕都来个大厂,可以说几天的时间就能完全消化掉上万名难民。

    甚至来说……

    顾高煦感觉,在这燕都建厂,应该可以扩的更大!

    像是泰宁城走的时候才三千人。

    但是燕都完全可以上万人。

    至于为啥……

    毕竟这可都是难民啊!!

    难民发什么工钱?

    发个屁!

    有吃有住,他们就感恩戴德了。

    这完全没有任何成本。

    在泰宁城的工人,那一个月是三钱银子。

    自然是要控制人数。

    但在燕都需要吗?

    完全不需要,来!

    都来!

    所有难民都进来干活,管吃管住!

    信不信,现在去燕都的大门就这么喊一声。

    这帮人抢破头的来!

    特别是这帮人,根本就不需要说等到建厂后,在进厂。

    这建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帮人嘛。

    一万民流民,一起盖房子。

    这得多快?

    而且现在就能把这帮难民处理了。

    至于说这么多人好不好管理。

    你看在泰宁城,三千多人就不太好管理。

    经常有时候会有口角之争。

    有的脾气暴躁的,会打起来。

    但是在燕都,这里也完全不需要担心。

    管事儿的人,手里拿着一个鞭子。

    敢闹事儿?

    拿着马鞭抽你丫的!

    往死里抽!

    看看谁敢!

    什么,太狠了?

    你觉得狠,那你别犯事儿啊!

    或者说,那你就别在厂子里干呗!

    出去饿死你!

    反正这些种种,顾高煦在回来的时候就寻思了个遍。

    现在跟自己老爹说一声,顾高煦就忍不住想要去开始了。

    ……

    此时的陆远完全不知道顾高煦这小子已经进化成了顾扒皮。

    现在正高高兴兴的陪着宋美琴买东西呢。

    两人在省城也不多留。

    白天买了东西,晚上回布政使家。

    今晚就在这住一晚上。

    明早上就走。

    ……

    夜里,布政使家的正堂中,众人皆是落座。

    布政使在主座,陆远在客座。

    这位布政使大人回来后也换上了常服。

    不在是那绯色的官袍,让晚上这顿饭显得像是一家人,亲密了不少。

    “陆远啊,你家那个地炕暖道是怎么回事儿?

    子恒他娘去了一趟你家,回来就一直念叨着你家怎么怎么暖和呢。

    说是烧上十个灵石炉都没你家里的地炕暖道好用。”

    听着这布政使大人的话,那自然也没啥说的,表示明天临走前,会看一下布政使的家里。

    到时候画出设计草图,会让泰宁城的工匠来施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陆远啊,是不是觉得咱对你有点儿太苛刻了。”

    推杯换盏之间,这布政使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这布政使突然的这么一句话,让陆远还是酒桌的人都愣了下。

    随后宋美琴立即起身望向一旁的小男孩笑眯眯道:

    “子恒啊,姑姑给你讲故事好不好呀~”

    随后,宋美琴便是抱着小男人离开了。

    而饭桌上的人,也是非常会察言观色,都是借故离开。

    几乎是短短半分钟的时间,这张十几个人的饭桌,就剩下陆远跟这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