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天鹏的长刀劈下,竟无一人可挡,死在他手下的将领士兵已过百人,他领着的三千骑兵在敌阵中左冲右突,他们身后则是埋伏在外的差不多十万人马,这支奇兵将陈章盛的大军杀得大败,在和公孙武达前后的夹攻下,陈章盛的兵马死的死降的降,余下的在荒野上四散大溃。

    此时公孙武达也来到了杨天鹏的身边,二人死死地盯着陈章盛的征旗,紧紧地跟在其阵后追杀,一直追杀出二十多里才慢了下来。

    陈章盛的身边还聚着一万多人的兵马,望着挥刀砍杀如入无人之境的杨天鹏,他的心中疑惑:“李世民不是去了潼关了吗?原来奸贼早已领兵回来,难道是走漏了消息?这奸贼趁我们攻城之际杀出,这时机掌握得如此精准,怪不得会功败垂成!”他望着自己前方一里处有一片群山,又望了身边那些满带惊惶的将士,知道已没能力再战,只好趁着夜色收拢溃兵,急急地消失在那片群山之中。

    天色渐渐深沉,这时长安的追兵渐渐脱离了前面的逃兵,公孙武达止住了马碲,对着杨天鹏道:“秦王,穷寇莫追,敌军已经大败,长安的威胁解除,我们回长安吧?”

    杨天鹏也已经勒定了马匹,他将手中的关刀挂回到马鞍边的铁环上,才对着公孙武达说道:“公孙将军,此战我们大胜,现在我就不回长安了,麻烦将军打扫收拾战场,将战果回报我父皇,就说长安的威胁巳解除,我领走这三千骑兵,现在要赶去潼关了,待救出了三姐,到时再请将军喝酒。”

    公孙武达的心情大好,开心地哈哈大笑:“在秦王的运筹帷幄之下,这次王世充损失惨重,我看洛阳的败迹已现,祝秦王马到功成”他下令士兵鸣金收兵,别过杨天鹏之后,带领着兵马自回长安去了。

    杨天鹏等到公孙武达的兵马走远,下令这三千的骑兵下马休整,他们和陈章盛的兵马交战了一整天,早已疲惫不堪,当下寻了个背风之处安整了下来,这才相互疗伤吃食,待到次日天明,方拔营起寨,缓缓地向着潼关的方向进发。

    陈章盛的兵马离长安也有五六十里,他们在群山中也休整了一晚,天明之后陆续有溃兵来投,到了中午时分,清点人数,总共收拢了一万七千多人左右。陈章盛已从溃兵中得知无树竟被李世民斩成了两半,他的心中大奇:“三叔的武功盖世,怎么会折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但经多名的溃兵证实,俱道是亲眼目睹无树被李世民斩杀,陈章盛方知不假,他的心中不禁悲痛欲绝,但事已至此,虽然不知李世民怎么会突然之间变得如此凶猛,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也只好作罢,望着余下的一万多兵马,心知已不可能再去偷袭长安,寻思良久,当下也带着兵马回转潼关。

    潼关的早晨,浓雾如烟,十丈之外景物不可分辩,蔡健吃过早点,然后手上捧着个紫砂茶壶,双手背在身后,缓缓地在营中散步,他慢慢的行到了潼关的前面,望着隐在浓雾中的潼关,心中暗道:“现在已到了深冬,再过一月便已开春,开春之后便会雨水不停,到时候道路泥泞,行军打仗再不容易,这场仗一定要在开春之前结束。”

    他伸手将手中的茶壶在嘴角呡了一口,招起头来呆呆地望了一会天空,心中又道:“因缘使人回报,说是和瓦岗寨的杨天鹏达成了协议,当我们进攻李世民的时候,瓦岗寨便出兵进攻李世民的左翼。”

    蔡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嘲笑,心中又道:“都丞的兵马攻正面,瓦岗寨的兵马攻左翼,窦建德的兵马攻右翼,这局面看来李世民必死无疑,但人算不如无算,真的会那么顺利吗?”他叹了口气,心中涌出了一丝不安的感觉。

    此时一名士兵快步跑了过来,对着蔡健说道:“蔡先生,都丞有请。”

    当蔡健入到王世充帐中的时候,只见帐中已坐满了将领,一名满身血迹的偏将跪在了地上,而王世充的脸上满是怒容,眼睛阴沉地盯着那名偏将。

    看到蔡健行了入来,王世充叹了口气,沉声道:“蔡先生,我们偷袭长安的兵马大败,李世民这奸贼暗渡陈仓,亲自领兵回转,偷袭了少主公的后阵。”这名偏将是从长安溃败而回,将陈章盛的状况报知了王世充。

    蔡健听到李世民亲自领兵去偷袭陈章盛,他急步行了上前,在挂在墙上的地图前驻足观察。他的手指在背后急点,忽然朗声说道:“李世民领兵回救长安,所带走的兵马不会是少数,那么和我们对阵的人马便是虚张声势了,都丞,这机会难得,我们的兵马出动吧,只要将屈突通的前锋尽歼,我们再战李世民,胜算就大多了。”

    王世充的眼中精光毕现,哈哈笑道:“也好,成败在此一举,传令下去,分出五万兵马,踏平屈突通的大营。”

    顿时王世充营中的鼓声齐鸣,人声马碲声喧哗了起来。

    潼关的城头上,李秀宁和李神通等人都站在了城头边上,听着城外传来急促的鼓声,李秀宁的眉头皱了皱,对着李神通道:“王世充有何企图?他的营中有异动,不会想着来攻城吧?”

    浓雾锁住了视线,他们极目远眺,除了眼前的影像,远处却一点都看不清楚,李神通笑道:“秀宁,这种天气,所见不出十丈,我们还是小心守城吧,切莫出击,以免中了他们的计谋。”他们解决了水源的问题,粮食还很充足,所以也不急于突围。

    在离王世充大营五里左右的一处平原上,一座大营连绵几里,正是李世民从长安带来的十万兵马,他们到达此处已有两天的时间了。

    李世民倒也不急于向潼关出发,安营扎寨之后,四处派出了斥候,他想着探明四周的状况再作打算。

    此时斥候还未回报,李世民和屈突通望着漫天的浓雾,听到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阵的鼓声,他们的心中俱知道不妙,当下传令下去,营中的兵马箭上铉,刀出鞘。

    屈突通骑上马匹,手提两根碗口粗的铜锏,他快马来到了阵前,喝令道:“大家提起精神,敌军就要攻上来了,弓箭手何在?你们前阵排列,闻令行事。”

    听到命令,屈突通的阵前很快便排出了一万人的弓箭手,手持强弓静静地等待着,这时大家只听到几里外碲声如雷人声鼎沸,大队的兵马已向着他们冲了过来。

    屈突通面如止水,眼睛盯着前面,但浓雾依旧,除了听到越来越近的人马之声,眼前却是白茫茫的一片。前面的弓箭手已经将箭搭在了弓铉之上,在看不清对面的情况下,众人的心中情绪不安了起来。

    此时有一骑兵冲入了阵中,对着屈突通叫道:“屈将军,敌军已到二百步左右。”原来屈突通已派出了十多名的士兵到前面观察,每隔五十步左右便有几名士兵,这些士兵看到人影便打马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