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刘恒非常认真地思考了一会,道:

    “儿臣不知,还请父皇赐教。”

    刘盈闻言,顿时蠢蠢欲动。

    这都不懂?

    这么明显的道理。

    是不是应该表现一下?

    刘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后吕雉。

    之前好几次刘盈的“表现”,带来的是反效果。

    吕雉事后把刘盈训斥了一通。

    现在刘盈也是学乖了。

    遇事不决,先看母后。

    吕雉并没有说话。

    在刘盈看来,这应该属于默认。

    于是刘盈终于开口了。

    “父皇当年若是和匈奴决战,只要时机合适,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

    刘盈还真不是吹牛。

    当时大汉国内得知刘邦被包围之后,可以说是朝野震动。

    萧何第一时间发布命令,调集了所有能动身的军队赶往白登。

    如果刘邦在和冒顿决战的时候,大汉的援军能及时赶到两路夹击,打败冒顿也是情理之中。

    刘邦嗯了一声,道:

    “没错。”

    刘盈得到了鼓励,继续开口说道:

    “但也不排除匈奴人太过强悍,大汉会失败的可能性。”

    “那么大汉依旧还是只能选择和亲,等待时间让国力恢复。”

    “可问题在于,战争失败过后,国力恢复肯定是比和平缔结条约要慢很多的。”

    打输了,是要死人的。

    死很多很多人。

    没有人,谁来种田、纺织、服役、交税?

    刘邦继续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

    刘盈接连得到了刘邦的肯定,喜出望外,继续开口道:

    “所以儿臣觉得,当时大汉刚刚建立,与其拼一个未知的可能性,不如先跟匈奴求和,一切以稳妥发展为上。”

    “父皇您当时所做的,就是最合理的行为。”

    吕释之立刻拱手道:

    “太子殿下果然是真知灼见,不愧是陛下培养出来的大汉帝国继承人。”

    吕家一派的大臣们也纷纷开口,对刘盈就是一通盛赞。

    刘邦倒是没有多少表情,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了刘盈一句话。

    “盈儿啊,按照你这个道理,朕只需要确保和平发育就行了。”

    “那为何在白登之战开启前,朕要带着四十万大军去和冒顿单于对阵呢?”

    刘盈愣住了。

    刘恒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原来自己刚刚察觉到的不对,就在这里!

    当时新生的大汉帝国急需休养生息,刘盈能看得出来,难道作为大汉帝国开创者的刘邦看不出来?

    按照休养生息的理论,就不应该轻启战端。

    只需要派出一定数量的军队坚守各地重要城池,择机将匈奴人逼走就行。

    何必要御驾亲征,去寻求和匈奴人之间的决战?

    这种矛盾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刘邦当时出兵,脑子里想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休养生息!

    刘邦叹了一口气,看着刘盈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失望。

    “盈儿,你刚刚的分析其实很客观,也很正确。”

    “对了,当时也有一个人和你做出了同样客观、正确的分析。”

    “但朕没有听他的。”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刘盈一脸茫然。

    白登之围那一年,刘盈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还没有资格登上朝堂参与到国事讨论。

    萧何干咳一声,缓缓道:

    “这个人就是臣。”

    刘盈惊讶地看着萧何。

    竟然是萧何?

    刘邦笑了笑,道:

    “萧何,你应该还记得朕当时是怎么回复你的吧?”

    萧何点了点头,道:

    “陛下说:夷狄犯我华夏,朕岂能忍让退缩?当起大兵,尽诛之!”

    这个答案在刘盈的脑海之中炸开,让这位大汉太子殿下彻底愣住了。

    刘邦吐出一口气,道:

    “朕当然知道大汉需要休养生息,但朕更知道,夷狄犯我华夏,朕不能忍!”

    “若是朕坐在长安之中,眼睁睁地看着边境的军民被匈奴人欺凌、污辱、屠杀,那朕和赵构何异?”

    “华夏的皇帝,可以昏庸无能,可以沉迷酒色,但绝对不应该在面对异族入侵的时候忍气吞声,更不能选择逃避!”

    “所以朕不但要和冒顿开打,更要御驾亲征,让冒顿知道,华夏大汉,断不是他匈奴人可以侵犯之土!”

    说到这里,刘邦自嘲一笑。

    “不过嘛,冒顿那老小子是有点本事的,他确实压制了朕,也差点就弄死了朕。”

    “朕输了,心服口服,该送礼送礼,该和亲和亲。”

    “但是……”

    刘邦目光炯炯地看着刘盈。

    “……再来一次、五次、十次,朕也一样要打!”

    “你,能明白吗?”

    刘盈内心之中一片混乱,脸上也露出茫然的表情。

    他不明白!

    刘邦等待片刻,慢慢地将目光从刘盈移到了刘恒身上。

    “恒儿,你呢?”

    刘恒已经思考了很久。

    刘邦刚刚的一番话,让刘恒有了一种明悟。

    一直以来笼罩在刘恒心中的迷雾,似乎正在渐渐散开。

    他沉吟着开口。

    “儿臣觉得,父皇的意思应该是,皇帝固然在很多时候要注意国力,不要穷兵黩武。”

    “但在面临异族入侵的时候,就应该举全国之力而战,一定要让这些异族知道大汉的强大,让他们从此不敢再犯大汉的边疆!”

    刘邦哈哈大笑。

    “你说得没错,恒儿。”

    “老萧是丞相,他是天下人的大管家,他站在管家的立场上认为和匈奴大打出手怎么样都是亏本生意。他反对,朕完全理解。”

    “但朕和他不同。”

    “朕是皇帝,不是天下人的大管家!”

    “朕这个皇帝的脑子里不能只有那点铜钱、税赋、人力物力的收益或者损失,朕要想的是整个大汉的人心,想的是华夏文明的威严。”

    “亏本生意的仗,朕也要打!”

    “唉,只可惜他娘的最终还是没打赢,不然……”

    刘邦摇了摇头,有些失落。

    这一刻,大汉皇帝陛下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韩信。

    白登之围的时候,韩信其实还活着。

    可惜,韩信的野心膨胀得太快了。

    仅仅是在征讨项羽的过程中,韩信就几次反复,差点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刘邦没办法将倾国之师交给韩信,因为他担心韩信拿到兵权之后,就会立刻回头进军长安!

    不然,以韩信的才能,冒顿又怎么可能在白登那么猖狂?

    这或许就是朕没办法成为千古大帝的原因吧……

    韩信这种家伙,朕确实容不下他。

    刘恒身体在颤抖。

    刘邦给了一个刘恒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答案。

    为了华夏!?

    在刘恒看来,这其实是不应该在自己家父皇身上出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