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要说康熙呢,先介绍一下吧。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四位皇帝。

  玄烨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除灭权臣鳌拜,军事上先后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征准噶尔,创立“多伦会盟”联盟蒙古。

  前文说到,康熙做过很多对老百姓很有利的事情,只要是他这位帝王所能看到听到的,都想竭力去做到。如果说他做的不到位或是不彻底,不能怪他,或者不能全部怪他。

  只要条件允许,中国古代的帝王必然趋向于君主集权,而康熙也不可能例外,我们不能苛求他在集权之中的措施如何完善,更不能要求他如何如何民主,因为关于民主一词我们本身的认知就来自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尤其是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康熙逝世的时候,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国家也没有几个。

  我们不能要求康熙如何如何民主,正如我们不能要求圣人孔子为什么不会开飞机。

  首先,明朝以来,中国官场的弊端陋习已深,尤其是万历朝的东林党争为首的明代官僚集团的影响。

  其次,无论是上层还是底层的官员,其实并不是皇帝希望他们贪污腐败和鱼肉百姓的,这一点不能怪他。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些官员却是他选拔的,终究还是他所使用的。

  康熙的为人嘛,宽柔,尤其是对于“情”字的重视。宽厚本是美德,但是作为一位帝王,不应该一再的宽柔,这样只会使得原本积弊的官场更为腐败,原本没有法治的封建社会,只能寄希望于人治,而这个“人”也不治理的话,国家尤其是官场就没有纲纪了。

  康熙宠幸的最大宠臣可以说是明珠。

  明珠幼年在宫中当过侍卫,与康熙甚微亲密(比康熙年长),之后升至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经筵讲官,调任兵部尚书。

  当年吴三桂为试探康熙圣意,自请撤藩,索额图主张留藩,明珠看出康熙心里想法,符合康熙,主张撤藩。从此以后,康熙对明珠更为喜欢,在康熙十六年的时候,把他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这个时候呢,索额图是保和殿大学士,在征伐吴三桂的战役中,积累功勋,在战略上担任了参谋总长的职位(通俗的说法,因为清朝是没有参谋总长的)。明珠排挤他,逼得他在康熙十九年八月就称病辞职。康熙改任索额图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五年让他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二十八年与俄办理外交,签下了《尼布楚条约》。

  明珠在索额图被挤出内阁以后,简直就是大权独揽,当武英殿大学士一直当到了康熙二十七年,才被御史弹劾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