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然后回家干农活去。”

    元辰家这两年,没有年轻人在家。

    父母老两口,种7个人的地,每年插秧,基本都全村扫尾。

    别人家的秧苗都在地里转青,他家的一半,可能都还没插完。

    全家一年的稻谷最终收割,也值不了1万块。

    扣出肥料和劳动。

    减去一大半。

    实际上,就相当于在外面工作或者搬砖一两个月的收入。

    很多人只知道搬砖苦。

    不知道农村种地,更苦。

    当然,实际应该也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上亿农民工,脱离农村,往城里跑。

    被遗弃的,肯定是更苦更累;而回报却更少的。

    元辰现在管理的资金规模和开挂炒股能力,一天随便几万甚至10万以上的收入。

    回农村干活,如果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那就是丢西瓜去捡芝麻。

    但实际上,肯定不能那样算。

    对现在的元辰来说。

    回去干活,也是体验和享受生活。

    赚钱本身,也是为了生活。

    另外,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发动村民,尽快找到他那在外流浪漂泊的大哥。

    一年后,他的肝癌,就会进入晚期。

    现在,还得及时找到他。

    确保手术的机会。

    最后,还有在外打工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他也希望可以尽快把他们找回来。

    重新把家庭凝聚起来。

    这个时代的人。

    老一辈思想太传统。

    年轻人思想已经比较解放。

    两代人,有点水火不容。

    最后导致长辈看不惯晚辈,晚辈又受不了长辈。

    你数落我,我躲着你。

    最近这几年。

    出去漂泊或打工的哥哥姐姐,都懒得回家。

    而且,更让元辰有些迷惑的是:

    大姐在他以后的18年记忆中,一直没跟这些亲人朋友来往。

    始终躲着所有人,仿佛去了另一个世界。

    元辰现在已经越来越相信,这不是一场梦;世界上没有这么长,没有这么清析的梦?

    他越来越倾向于相信,这就是人生重来,时间倒拨18年。

    既然这样,很多东西都得重新去审视和整理。

    …………

    “到下周一,6月20号,”

    元辰走到交易市东边窗前,看着西京公园,有些心情沉重地背着众人道,“高考结束,就已经超过10天了。

    大家都该回家看看了。”

    “想妈妈了吗?”柴丽萍赶紧粘上去,挽着元辰的胳膊问。

    “我跟你一起回。”

    田芳也赶紧上去,挽住元辰另外的胳膊,“反正我们最顺路。”

    “辰哥,我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我家里面也没别人,我也跟你去你家怎么样?”黄友来走向元辰问。

    “我父母也在外打工,我回去也是一个人玩;我也跟你们去?”蒋涛涛也凑上前问。

    “你们就不想家吗?”

    元辰转身看着他们问,“哪怕家人不在,回去看看房子,打扫打扫一下,也好啊?”

    黄友来:“我家房子又不会跑。

    随时都可以回去看,但是跟着辰哥去你家的机会,可能不多。

    我更愿意先去你家玩玩,然后再回家看看。”

    蒋涛涛:“我也是。”

    元辰:随你们吧。

    但我得提醒你们,现在跟我去我家,可能还有农忙。

    我家插秧,每年都是全村扫尾。

    现在应该还有很多秧苗,还没有插完。

    “那我更要去了!我也是……我也要去……”

    全部小伙伴都嚷嚷着,要去元辰家帮忙干农活。

    李文娟在旁边不可思议地看着大家。

    她实在想不明白:

    “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村孩子!

    为什么在股市那么暴力?

    做人为什么那么沉稳?

    说话为什么那么有境界?

    难道农村,真的可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现代社会不是越来越流行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了吗……”

    李文娟想不通,也没人告诉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