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群算学精英,比陈景恪想象的还要积极。

    尤其是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皇帝替算学张目,并乾纲独断重开明算科。

    他们的情绪就被‘士为知己者死’支配了。

    当然,主要是此事有利可图。

    还是那句话,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陈景恪的《算书》是什么水平。

    以此为蓝本重新梳理算学体系,绝对是青史留名的巨著。

    如此盛举,又怎么能错过。

    所以,参与培训班的四十三名算学高手,尽皆参与了进来。

    且大家都毫无保留的,将家传算学书籍贡献了出来。

    倒不是他们真的就如此无私,主要是他们家传的那点学问,和陈景恪的《算书》实在没有可比性。

    拿出来还能落个好。

    至于办公地点,选来选去还是放在了国子监。

    用程一民的话来说:“地方比较大,国子监有足够的算学书籍可供参考,还有算学生可以帮忙打下手。”

    “这种经历对算学生自己也是大有好处,只要肯用心,几年就能成为算学高手。”

    众人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户部侍郎邱广安就说道:

    “国子监的儒生向来仇视我算学,前日朝堂上被陛下点名批评。”

    “他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若将地点放在那里,恐会被他们刁难。”

    众人一想也犹豫起来,这事儿确实麻烦。

    陈景恪却胸有成竹的道:“不急,我给诸位看一样东西。”

    说着他郑重的取出一个圆筒,打开后抽出一张纸。

    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四個大字:洪武算经

    邱广安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是陛下的笔迹。”

    陈景恪心下很是得意:“陛下亲笔题字,诸位觉得这样稳妥否?”

    在提议编写算学书的时候,他就决定这书就叫《洪武算经》,并请朱元璋亲笔题写书名。

    这是朱元璋登基后第一部文化类巨著,是文功的象征。

    老朱自然非常开心,二话不说就提笔‘刷刷刷’写了下来。

    邱广安连声道:“妥妥妥,有此字在,谁都不敢来闹事。”

    程一民朝皇宫方向拱手行礼道:“谢陛下洪恩。”

    其他人也纷纷跟着行礼:“谢陛下洪恩。”

    有了这幅字,大家都放下心来。

    说句阴暗点的,他们巴不得那群儒生来闹事,到时候……嘿嘿。

    陈景恪趁机说道:“陛下对算学如此重视,我等唯有以死相报……在此我只对大家提两个要求。”

    众人安静下来,目光看向他。

    陈景恪心中暗喜,操作了这么久,总算是在这个群体建立了一定威望。

    “其一,将算书编写好,这是对陛下最大的回报。”

    “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儒生是如何欺辱我等的,诸位都有切身体会。”

    “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编写好这本书,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还击。”

    程一民激动的道:“陈伴读说的好,于公于私我等都要编好此书。”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军心可用,陈景恪心下更是开心:

    “其二,诸位应该都听说了,太子殿下上书朝廷缺少计官,陛下才决定重开明算科。”

    “但算学多为家传人数稀少,就算重启明算科,也没有多少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