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吴正义后来才知道,在隋之前,读书人想要把自己的文章和著作传播出去只有三种方式。

    要么朝廷看中,出钱帮忙做碑刻或是各级官府藏书阁收藏,要么找学术大佬帮忙推广打出名气,要么就是自己花钱找人抄书抄文章到处送人。

    雕版印刷出现之后,读书人想要传播自己的作品便多了一个渠道,但是没钱就不要想了,那些书店里的书可都是白嫖的,作者还只能对这些白嫖党表示感谢。

    写书写文章没有收入,不仅要倒贴,还要感谢白嫖党帮自己扬名,读书人的憋屈那是满腔满谷。

    《千秋报》出钱收文章的消息传出,动心的人不少,但是更多的是在观望,并无实际行动。

    无他,报纸是国侯府发行的,吴正义和国侯府的名声短短时间已经在长安臭大街了。

    让卢平负荆请罪,当众殴打太子,对圣人后裔不敬,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琼崖侯对礼制与读书人并无好感。

    一个与读书人没有好感的人会出钱收读书人的文章?

    还要免费帮读书人扬名?

    怎么听都觉得不靠谱。

    加上世家人给吴正义添堵的小动作不断,五天时间,《千秋报》收到的投稿就只有区区四篇而已,还都是皇帝和李纲的。

    吴正义对此相当的无语。

    他决定不再等了,既然《千秋报》的创刊号准备不顺利,那就直接把《贞观报》发行出去。

    《贞观报》是真正的报纸,不是学术期刊,编辑方面对吴正义来说没有任何困难。

    他手里有两部半大部头的经典小说,脑子里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再收集一些长安及附近发生的趣事,各处的物价信息,一份报纸的内容便有了。

    就算没人给报纸投稿,吴正义相信凭借自己脑中的知识储备足够《贞观报》发行个几十年的。

    拥有前世三十来年的完整记忆,吴正义有豪横的资本。

    他选的报纸主编还没到,只好亲自操刀。

    有小青和几个琼崖过来的老师帮手,一份四张九个版面的报纸一天时间便已完成初稿。

    《贞观报》的九个版面分别是头版军政大事,二版热点新闻,三版专栏评论,四版民生琐事,五版各地见闻,六版小说连载,七版知识普及,八版读者来信,九版广告植入。

    初稿完成,但是作为创刊号,报纸还是缺少两篇重量级文章,或者说是缺少重量级人物镇场子。

    李渊、李世民和李纲明确表示不会用白话来发表文章,那吴正义就只能在其他人身上想办法。

    想了一圈,吴正义把目光落到李承乾和皇后身上。m.

    两人身份高贵,配得上创刊号的待遇。

    李承乾才九岁,写不了太深奥的官样文章,但是写写练笔之作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他年纪小,只要不说错话,没人会去拿他的文章水平去说事。

    长孙皇后是大唐女子的代表,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教女子治家、美妆、厨艺之类的文章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说干就干,吴正义先跑了一趟中书省,找房杜要来了未来一月的朝廷工作安排,又马不停蹄的赶回蓝田,把李承乾关到书房去写小作文,找来几个居住区的大妈辅导长孙皇后写菜谱。

    李承乾憋了半天只憋出个《劝学篇观后感》的题目,把头发挠成了鸡窝都没有写出一句正文来。

    “表叔,白话文章该怎么写呀!”

    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来向吴正义求教。

    吴正义拿着他写好的题目看了看,说道:“你能读得懂《劝学篇》?”

    “孔师与李师已经教过侄儿了。”

    “他们当时怎么给你讲的你就怎么写,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就行。”

    “啊?可我不记得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