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唐俭无法理解皇帝为何会因为吴正义那些听着很不靠谱的言论而高兴,也不理解皇帝为什么会按照吴正义的话给出两国议和的底线。

    瀚海以东不能有突厥的势力残余他可以理解,毕竟瀚海自然环境恶劣,可以用来当做两国军事的天然屏障和缓冲地带。

    但在他的认知当中实在是无法将羊毛这种东西与关系两国和平的大事联系在一起。

    百思不得其解之余,他向皇帝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李世民愣住了,房杜也愣住了。

    ......他们哪里知道吴正义要羊毛做什么?

    不懂就问这种优良品质皇帝是有的,但是不能在臣子面前显露出来。

    那样有损皇帝伟光正的形象。

    于是御书房中的氛围变得怪异起来。

    皇帝顾左右而言他,房杜二人干脆用其他杂乱无章的问题把今日最重要的外交议题给湮没了。

    这次的小会可能是对唐俭的职业生涯最严重的一次挑战。

    他一个由礼部尚书转职的鸿胪寺卿,在两个时辰的时间里竟然接连参与了包括赈灾、边军改革、关中及河北道水利修缮、贞观二年科举以及对吐谷浑方针调整在内的多项重大事务。

    为了不让他感觉受到轻视,李世民在房杜提出每一个议题之后都会询问他的意见。

    一个外交家要接连做本应该是民部、兵部、工部、吏部、鸿胪寺和中书省长官应该做的工作,唐俭表示自己的压力好大。

    老夫只是一个鸿胪寺卿好不好?

    在忐忑之中结束会议,唐俭没有直接回鸿胪寺,而是去了国侯府。

    对外的谈判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不弄清楚吴正义要羊毛的目的他心中不放心。

    吴正义离开皇宫却是没有回国侯府,而是去了程咬金家里。

    唐俭扑了个空,只好先回家去了。

    老程这次很识趣,吴正义说要买他在老家济州的田地来种棉花,闻到味的老程不但没有要吴正义的钱,还主动把三千多亩地拿出来,要求与国侯府一起种地。

    尽管不知道棉花是什么东西,但是吴氏商行不做亏本的买卖,他程家也想跟着赚一笔。

    不过吴正义却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吴正义有钱,琼崖想要发展棉纺业需要棉花作原料,想要买地随时可以通过李世民得到大量的土地,并把这些土地种满棉花。

    但是他不打算这么做,只想稳步的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因为大唐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保证粮食的产出,棉花这类的高价值经济作物一旦大面积推广,逐利的大地主会跟着下场,在劳动力有限的前提下,大面积经济作物的种植必然会影响到大唐的粮食产出,而且棉纺业的基础准备还不完善,琼崖并不具备短时间消化大量棉花的能力,激增的棉花产量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吴正义的想法是控制住棉花的产销环节,让大唐的棉纺织业跟着自己的计划走,不能无序的发展。

    之所以找程咬金买地,唯一的原因是济州附近的气候很适合棉花的育种,而且济州有程家这个坐地户在,世家人的手伸不到那里去。

    吴正义可以接受让程家参与到棉纺业中,却是不能让程家成为带头种植棉花的勋贵。

    程家要是带了头,其他新晋的权贵也会跟着下场,到时棉花的种植就会失控,吴正义不想看到满朝权贵都去种棉花的场面。

    “钱不会少宿国公一分,这件事宿国公还是不要掺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