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说说看,咱们社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只要拥护国家政策,那我们一定积极响应!”

    萧正举也不打马虎眼,公事永远放第一,不过他的度拿捏得很好,以拥护国家政策为前提,潜台词就是告诉杨宇,别想着投机倒把,在他这儿行不通。

    “那就太感谢萧局长帮衬了,您放心!咱们这厂子一定循规守矩,这不国家改革开放了嘛!咱得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发展经济,为咱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丝绵薄之力!”

    两世为人,杨宇当然能听出萧正举的弦外之音,的确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但是第一批起家的商人谁不是利用国家政策赚钱?当然杨宇也不例外,看上去是在自己创业,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可实际上还是建立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下。

    要不是因为国家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那别说办厂子,就是杨宇卖几斤黄鳝都要摊上大事儿。

    “哎!现在这景况变了,放78年以前,要穷大家一起穷,虽然落后了一点,但实在,看看现在这改革成什么样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穷的依旧穷,这还算啥社会主义?要我说,这就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资本主义!”

    萧正举摆摆手,他是社会主义的支持者,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反对者。

    当年有个老人在沿海画圈的时候,萧正举就不看好。

    对此,杨宇只能呵呵一笑,这才改革开放几年?根本看不出什么,要是萧正举能够活到1世纪,他就会发现财富分配不均匀已经成为了整个国家最大的问题。

    “有点激动了,不好意思,扯远了,我刚才不是说你,希望你不要见怪!”

    感慨之后,萧正举很快反应过来,他的确不是在说杨宇,而是不满意这个制度。

    “哈哈哈,这点上,我和萧局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杨宇摆摆手,一脸的没所谓,因为这场改革,他辛苦拼搏了十年,才攒够了房子的首付。

    要是经济依旧落后,那么大家对于物质的需求必然不会这么大,杨宇也不至于拼死拼活攒钱买房。

    “那就好!那就好!哎哟!你看我这记性!你这次来有什么事情?”

    听杨宇说和他的观点一样,萧正举对杨宇的认同感瞬间上了一个档次,这年头,思想先进的人已经不多了。

    “是这样的萧局长,咱那厂子规模也不算小,又要招人,又还得有订单才能养活,所以我就寻思着,能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看看你们出版社能不能帮忙印一批传单?”

    广告,广告,广而告知,这年头虽然已经出现了广告,但人们对于广告只有个模糊的认识。

    “印刷传单?咱们社没这个指标啊!这可有点不好办了!”

    虽然萧正举是蓉城的分局的局长,但国企的所有生产,都需要国家规定的指标,谁都不敢乱来。

    “没指标?那没问题,我私人出钱嘛!还可以为咱们出版社添加点副业收入!多好!”

    对于生产指标这一块,杨宇并不了解,但是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只要有钱,就能办成许多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