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没多大一会儿功夫,两辆解放牌大卡车就带着轰鸣声缓缓地开到了杨宇家门口。

    这会儿的大卡车车可是非常稀奇的,农村的孩子上那儿见过?都追着大卡车跑,一个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特兴奋。

    “嘿!小伙子!杨宇是住这儿吧?”

    卡车上下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模样谈不上漂亮,可穿着的确良的白衬衫加上一双黑色小皮鞋,因为没干农活,所以她的皮肤还是相当白嫩的,的确要比村里的妇女耐看得多。

    “大姐你好,我就是杨宇!”

    带着张大猛小跑两步上前,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在面对陌生女人的时候一般会害羞,可杨宇的表现却落落大方,脸上还挂着适当的笑容。

    “你就是杨宇?”

    这女人有些怀疑,能跑到省城来谈生意的,在她的想象中,至少也得是个中年人,可没曾想过杨宇会这么年轻。

    “大姐您看,这是我在你们公司开的发票咧!”

    掏出昨天缴押金的收据朝这妇女挥了挥,证明自己的身份。

    卡车的轰鸣声把房间中睡觉的杨德顺给惊醒了,打开门一看,好家伙!两辆大卡车停在自家门前!

    “二宇子,他们是干啥的?”

    杨宇他爹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县城都没去过两次,突然来了俩卡车,除了惊讶就是好奇。

    “爸,他们是省三河水产公司的,来收咱们家的黄鳝泥鳅咧!”

    听到杨宇的解释,杨德顺这才反应过来,怪不得杨宇敢收这么多黄鳝。

    “小伙儿,咱们得抓紧时间,中午十二点我们就得到公司,下午要发货出去!”

    在三河水产公司出纳的催促下,杨宇父子和张大猛开始忙活着把黄鳝泥鳅从屋子里搬出来,放在三河公司的台秤上称。

    称秤、搬运,还得装车,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杨宇就招呼着凑过来看热闹的乡亲帮忙。

    不得不说,还是农村人实在,互帮互助,还不收钱,杨宇这么一吆喝,大家伙儿二话不说都围了上来,搬黄鳝泥鳅的搬黄鳝泥鳅,帮忙装车的帮忙装车,吆喝声,嘿哟声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杨宇收的黄鳝泥鳅就全部称完秤,算出了全部重量。

    “嘿!劳烦大家帮衬了,来来来,大家伙儿抽烟!”

    对于凑过来帮忙的,杨宇也毫不吝啬,把本来给杨德顺留的两条红梅拆开,每人给递上一盒。

    那会儿的红梅得卖两角五一盒,拿到烟的乡亲们都觉得杨宇敞亮,会处事儿。

    “你们这批货一共一万四千七百三十一斤四两,其中泥鳅六千三百一十三斤二两,黄鳝八千零五十三点二两,算下来一共是六千三百一十三块四角一分钱。”

    算账,涉及到钱款,为了妥善起见,三河公司的出纳让杨宇他们进屋算,所以帮忙的人也不知道杨宇这批货能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