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越府戏社在京城火了之后,需要的演员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小演员尤其缺。

    从事这项被富贵人家称之为“贱业”的人,大多是家里穷的吃不上饭,不得不走上娱人这条路。穷得吃不上饭了,更不可能送孩子去读书。

    小演员们跟他们说戏,看不懂戏本,这还不是太大问题,但为人得机灵,得听得懂戏,懂看眼色。

    但大多数贫穷家庭出来的孩子,连门都出得少,见识少了,见人便不敢抬眼看,不敢与观众对视,神情怯怯,常常低着头,脸上表情也不够丰富,情绪不够丰满。

    找一个像莫小北这样的小演员万里都挑不出一两个。小锅子培养了这么久,也才稍稍好了些,见人不忤了。

    林照夏便吩咐底下的人,在外头看到有合适的孩子,可以请回来。林敬安也得了这个吩咐。只是他是否带回人,林照夏还不清楚。

    现在听戏社管事说,没有温有梁这个人,便觉得温红杏是不是弄错了。

    “不会弄错的!我打听过了,我弟弟就是被送到这里来了!他家里也是这么说的!”温红杏神情激动,找了大半个月才找到京城,现在说弟弟不在这里,她如何甘心。

    围观群众便有人高喊:“这位姑娘的弟弟可是良民,越王再有权有势,也不能做强买强卖的事!”

    “就是就是,不能强买强卖!”

    也有不那么激烈的,“如果是误会,把人还回去便是,这么捂着算怎么回事。”

    “胡说八道!我们哪里捂着了!”

    管事见有人污蔑王妃,还置疑王爷的名声,很是生气,“不过是一个孩子,咱们还指着他发财不成!有必要捂着?”

    又不是什么牌面上的人物,全戏社指着一个孩子过活不成,真真可笑。

    “要有这个人早给送出来了,免费在这门口给你们演大戏吗?温姑娘要是不信,可以进去找,我们不会拦着,大伙也可以跟着一起去。”

    围观群众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自围观群众中有人被煽动,林照夏便不说话了,只站在那里看着。

    见动静稍歇,眼神示意身边跟着的小厮,一会盯住那几个发声的,跟过去看看是谁的人。

    温红杏见管事的这么一说,两腿直发软,她好不容易才找到京城来,身上最后的铜钱也花完了,这要上哪去找弟弟。两腿软顿在地,眼泪便滚了下来。

    林照夏见她风尘仆仆,鞋子都破得不成样了,一心寻弟孤身上京,现在又瘫在地上无声悲哭,心里便有些难受,温声劝道:“温姑娘,你要是不介意,可以跟我们说说你弟弟长什么样,我们府里有擅丹青的先生,帮你画了画像,我再请些人帮你去寻寻看。”

    又想起她说的,是林敬安买的她弟弟,“要不你且先到府里坐坐,我帮你去找林敬安问一问。”

    温红杏无助地抬眼看向林照夏,听到她说起林敬安,眼里又起了希望,对,林敬安!是林敬安买了弟弟,他一定知道弟弟在哪里!

    “我去寻过了,他家人说他不在京城!”

    “你别着急,他许是到别处办差去了,你要不先在府中安顿下来,等他回来再问问看。”

    温红杏正犹豫,她不想这么无助地枯等,怕晚了一天,弟弟就不知卖到哪里去了。正踌躇,就听到一个声音:“姐姐?”

    两个伙计带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走了过来。

    “有梁!”“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