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话说杨岐召来河南十余万名劳工,汇聚在早已变成废墟的洛阳。当时就有本地长老提出意见,说什么河南遭受完战火洗礼不到一年,理应休养生息,不宜大兴土木。

    杨岐鸟都不鸟,而是当天就开始着手工程的事,不过不是修星堡,而是先修砖窑。

    前文讲过,汉代城墙多是夯土结构,主要还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过于强大的攻城器械。

    改良型投石机“霹雳车”也要到官渡之战时期,才能由刘晔发明,那都是九年之后了。

    九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其实挺短的,因此杨岐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在霹雳车问世之前,就提前筑成能够抵御投石弹丸轰击的坚城。而要想筑成这种坚城,就必须要用砖头来砌墙。好在那个年代,中国已经用砖头几百年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着发展,诸如空心砖、条砖、板瓦,世称“秦砖汉瓦”。

    而杨岐要烧制的,是所谓的金砖。

    金砖又叫青砖,是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制造这样的青砖时,选好的黏土至少要放置一年时间来进行自然风化,然后要用水泡开,让数只牛来踩踏,直到成为稠密坚实没有气泡的泥团,并且需要验收才能使用,然后进入模具做成砖坯,光阴干就需要七个月之久。

    烧窑的时候更是讲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噼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

    从修建砖窑,到金砖产出,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对于杨岐来说不是难事,只要先修好砖窑,剩下的工序中取土工序可以由炼制系统代替人工完成。只要修好砖窑,备足黏土,他有信心熬几个通宵,就能将该用到的泥团准备齐全。

    说干就干,正好他们就在洛阳旧城废墟边扎营,废墟里的砖石木头可以用来搭建煤窑,而毗邻的黄河有着取之不尽的黏土。

    黏土捞上来,杨岐只需要存放进物品栏,打开炼制系统,把五个空格全部填满黏土,让自己持“产出泥团”的想法,开始炼制,几秒钟的工夫,大量的可用于烧制青砖的原材料就炼制成功了。

    唯一的限制就是每次产出的量看起来很多,修几间平房绰绰有余,但对于一座能够屯兵十万的星堡来说,就十分有限了——

    不错,杨岐是要修建一座能够足以容纳十万大军的巨型星堡。

    他一向喜欢从长远考虑,说实话本来还打算修成一座能容纳百万人口的星堡城镇的,不过以现在的生产力来看,太过异想天开。因此他只能不舍地放弃了原有的计划,改为修筑只容纳一定数量军队的“小”型堡垒。

    至于原计划要圈进城里的百姓,就只能暂时撂在外面,让他们自行聚集成一个个城区,类似于日本古代的城下町,等未来有条件了再修筑外围城墙。

    在炼制系统的帮忙下,他也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将足量的泥团准备齐全。

    而在这一个月里,劳工们也没有吃白饭,他们一部分人修筑了很快就要投入生产的砖窑,一部分人在河南各县工匠的指挥下,于洛阳旧城废墟的西边重新打好地基,剩下一部分人负责运输各种材料和粮食等生活用品。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再洛阳废墟的旧址上建城?因为这么做费时费力,而且得不偿失。